網頁

星期五, 5月 26, 2017

WGBH 慶祝亞美傳統月邀政商學界成功亞裔談經驗

WGBH 理事們和嘉賓。左起,李保華,羅旭,李超榮,程必璧,范文南,余幕潔,Rebecca Lee,朱曉曄。(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亞裔美人的在美處境,因大環境的改變,已更受重視,但亞裔美人是否,或可否團結成為一體,以在主流社會中形成更響亮聲音,從WGBH電視廣播電台的第九屆亞美傳統月慶祝座談來看,強烈共識有待琢磨。
主持人,WGBH總經理程必璧(左起)與嘉賓,麻州企業發展署助理署長
范文南(Nam Pham),邦克丘社區學院校長余幕潔,Cue Ball創投
合夥人朱曉曄。(周菊子設)
524日晚,WGBH電視廣播電台的亞裔董事們與贊助機構攜手,地9次舉辦亞美傳統月慶祝會,放映4部亞美影片的片段,邀3名大波士頓本地在政商學界各有成就者分享經驗。
            WGBH電視及世界頻道總經理程必璧指出,該台今年在亞美傳統月的五月份中,共安排播出50餘部主題與亞裔美人有關的影片,其中有8部是世界首映,有3部在當晚放映片段。她很驕傲地指出,WGBH不僅是全美產量最高的傳播媒體,全美公共電視台播映的影片至少有30%是由該台製作,該台今年五月播映的亞美影片數量,相信也是歷年最多的一次。
"永遠的華埠"影片中展示迷你外賣餐盒。
            側身WGBH董事,監事,社區董事等董事會行列的陳秀英,李超榮,李保華,羅旭,Rebecca Lee等人,當晚分別致詞,介紹放映片段的影片,包括Rick Burns所拍製,闡述18825月美國通過排華法案所帶來衝擊的美國經驗:排華法案,描述一名16歲時入屋搶劫,一關19年,出獄後重新做人的呼吸:張艾迪故事(Eddy Zheng)”,從一個印度家庭經歷來看亞裔社區面對的重男輕女習俗,避談精神問題現象的為打破的玻璃天花板(Unbroken Glass)”,以及記錄一名82歲退休華人, Frank Wong投注精力,以迷你模型複製了舊金山華埠的永遠,華埠(Forever, Chinatwon)”
            程必璧指出,這幾部影片5月份時分別在WGBH 2WGBX 44,以及世界頻道上播映。該台在一整年中放映很多亞裔影片,錯過了電視放映時間的人,還可以上網,或者購買碟片看。
            WGBH今年的亞美傳統月慶祝,還聚焦在各行業,社區成為領袖的成功亞裔。524日晚應邀出席分享經驗的包括麻州企業發展署助理署長范文南(Nam Pham),邦克丘社區學院校長余慕潔(Pam Y. Eddinger),以及Cue Ball創投和高景策略(High Vista Strategies)共同創辦人朱曉曄(Brian Chu)
            在程必璧主持,開放網路直播聽眾提問的問答環節中,三名講者還簡單介紹了各自經歷。
            去年10月才赴白宮接受奧巴馬總統表揚的余慕潔說,當年她和家人從香港移民來美,落腳邁阿密,純粹是排華法案迫使她叔叔先赴古巴,轉加拿大,再來美國邁阿密。當他們抵達時,周圍也只有他們一家是華人。雖然剛到美國時,她一句英文也不會,但面對生活,要當叔叔餐館的外賣女郎,她連西班牙文都學了。上學時,更是什麼表格都自己填。可是,她覺得自己的經歷一點也不特別,因為直到今日,一代又一代的新移民,仍然有著和她類似的經歷。
麻州亞美局副主席周樹昂提問。(周菊子攝)
            在查理貝克政府中職位最高亞裔的范文南,是來自越南的難民,當年在美國政府安排下落腳明尼蘇達州。當地民眾很友善,他們順利定居,求學,他還有幸進了哈佛大學就讀,到華府實習,進入銀行界工作近廿年。他說自己的踏入公家機構服務是受到一直做工會組織工作的父親所影響。他認為亞裔在私底下可各有各的聚會,活動,但面相美國主流社會時就應該不分族裔,原國籍的團結在一起,才能形成更大力量,發出更響亮聲音。
昆士中學校長張可仁提問。(周菊子攝)
            年僅40出頭的朱曉曄是來自台灣移民的後代,紐約出生,新澤西州長大,在哈佛大學讀本科,主修東亞文明,畢業後曾在紐約,香港,西雅圖工作,後來回哈佛讀企管碩士,並從1998年起留在麻州。由於個性喜歡解開疑團,喜歡有挑戰性的事務,後來進金融界,和人合夥,開投資公司及風險公司。他坦言自己的經歷,和另兩名嘉賓相比,比較沒有波折,但他同意要建立人脈關係。
            在討論中,余慕潔表示,亞裔美人在美國社會中的時間還不夠長,融入主流社會的經歷和東歐人略有差別。她頗為直白地認為亞裔是泛稱,其中包含太多族裔,文化背景各不相同,要整合統一為一體是不可能的事。
程必璧指出,當年如果沒有從1882一直持續到1943年的排華法案,沒有一年只准105名華人移居美國的限制,亞裔美人的在美處境,如今或許大不相同。
排華法案顯然是當晚的一個重點話題。李超榮(Leverette Wing)在介紹影片時也透露,他的英文姓名來源,就是排華法案的一個結果。當年他母親因為是在美出生,得以隨外祖父回到美國,但其他的兄弟姊妹卻無法來美,外祖母也只好留在中國照顧它們。外祖父病故前,特地交代他母親要把家人接來美國,但他母親那時才只14歲,經人介紹認識姓氏為Leverett的參議員,獲得幫助,歷經11年,才終於為全家人辦成移民來美國。他的名字Leverett,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參議員。

提問時,昆士中學校長張可仁問猶太人的經驗是否有可學習之處。麻州亞美局副主席周樹昂則指出,排華法案影響深遠,導致許多華裔成了紙上兒子( paper son)”。(圖片已於5月25日發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