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8月 19, 2011

中研院副院長王惠鈞邀青年學者回台效力


新興資訊與科技研討會(EITC)(十八)日在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舉辦第一屆青年研究調查學者(Investigator)會議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惠鈞強調台灣的重點發展方向在生物醫藥,廣招尖端人才,希望一半以上出席會議的年青學者能回台效力。
新興資訊與科技研討會有心為青年學者提供交流機會,今年特地舉辦第一屆青年研發學者會議,會期二日,議題廣泛。昨(十八)日的重點在新興科技,從生物醫藥、新材料、雲端計算、寬頻科寄、智慧家庭、綠色能源、環保、到可持續性,幾乎無所不包。今(十九)日將以新媒體與創意產業為對象,繼續探討數位媒體科技與文化、娛樂等創意產業結合的發展等。
昨日的開幕主講人為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惠鈞。經文處處長洪慧珠為開幕致詞。下午開場的主講嘉賓為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陳剛,以及麻省理工學院核子反應爐實驗室副主任胡玲文。今(十九)日會議的主講人為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王惠鈞昨日的講談,主題為「中央研究院及生技醫療國家型科技計劃於台灣生技發展之角色」。他在講談中透露家在波士頓,曾任ShireRoach等全球性大製藥公司副總裁的蘇懷仁已應邀回台主掌超級孵化中心(SIC)。他也提及中研院正要求政府把中研院視為學術機構,而非公家機關,以期鼓勵院內學者、相關人員更積極從事科技商業化研究。
王惠鈞說明,中研院內共有24個研究機構,7個研究中心,7000名工作人員,900名主要研究調查者,每年預算約140億元新台幣。其中生命科學部份有5個研究機構,3個研究中心。強項研究為化學科學,以及包括基因醫藥的功能性基因,面對的新研究挑戰在生物能源(Biomass energy)、流感病毒及藥物研發、神經科學、納米科學(納米醫學)、幹細胞等。
            他強調中研院的硬體設施優良,包括一天可自動篩檢一百萬個compound的超高速複合物篩檢機器(compound screening robot)20052006年非典症(SARS)、禽流感(avian)盛行時,就靠這機器找出了幾個治寮藥物的引子。
目前中研院在生物醫藥方面,更加關注藥物研發與創新,希望整合台灣在人力資源、研究結果、醫療資源以及科技工業上的優勢,積極橋接學界與業界之間的距離,因應世界上人口越來越集中的現象。
            台灣的生物科技及製藥工業,最近有些新發展,為這領域帶來更多機會。例如2007年六月十五日立法院通過的台灣生物科技及新製藥發展法,批准20家以上公司享有資金、人力及科技上的優惠,為人類、動物製造生產醫藥及醫療器材,其中有十個以上項目,已進入臨床階段。小分子藥物也有治丙肝的,治腎臟的藥物進入第三階段。
            王惠鈞也指出,政府正在推動生物科技鑽石行動計劃,分四個部份。跨部會,年度預算達227億元新台幣的生技醫療國家型科技計劃(NRPB)已起步了。組成生物科技創投資金基金(BVC)正在起步階段,將籌集100億元,其中40%來自國家發展基金,60%來自私人企業。推廣整合性孵化機制的超級孵化中心(Super Incubation Center)包括設立Jhubei 生物醫藥公園、南港生物科技園 等。台灣還將創設食品醫藥行政局(TFDA)
            NRPB資源中心的六大重點項目包括基因及蛋白的結構性決定,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臨床前研究,試驗規模的化學性綜合(Chemical Synthesis),化學及生物種類銀行,可轉化醫藥資源中心。其中生物資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會議共同主席,哈佛大學教授許益祥在會中指出,大波士頓是生物醫藥及生物科技研究的大本營,其中核磁共振影像(MRI)的密集度,高達世界第一位。今年的這第一屆「第一屆青年研究調查者會議(The First Young Investigator Conference)」,以「領導力、創新、與成長(Leadership, Innovation, Growth)」為主題,邀有六十多名青年學者及傑出教授、科學家與會,希望為出席者提供交流機會,激發更多火花。
經文處商務組組長石大玲昨日全程在座。昨日發表報告者,還包括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陳香妤,美國國家衛生署李偉智,Yottaa公司執行長Coach Wei等多人。經文處新聞組也協助EITC,在哈佛電影檔案館放映「不能沒有你」,做為「台灣夜」活動。

圖片說明: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惠鈞是第一屆青年研發學者會議的首日主講者。(菊子攝)    

     美國工程院院士陳剛(),麻省理工學院核子反應爐實驗室副主任胡玲文昨日為第一屆青年研發學者會議講談熱能及核能。(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