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4月 11, 2015

哈佛甘迺迪學院CSSA會議討論中國社會政策

哈佛甘迺迪學院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日前和該校社會及經濟創新學院合作,舉辦論壇,從教育,創新,公共衛生,政治保護等四方面,探討“中國社會政策”,從另一角度看中國。
該會議由田禾,陳丹,高暘等人統籌,主持,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副院長黃亞生,曾任哈佛費正清中心主任的傅高義(Ezra Vogel),以及著名中國經濟學家李察庫柏(Richard Cooper)等主講者,共有十數名專家,學者從各方面做申述,繼展現了學者們對中國問題了解的深入,也透露大部份學者對中國未來抱謹慎樂觀態度。
         田禾表示,從崔天凱大使,前澳洲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抵哈佛演講以來,該會舉辦了一系列講座,幫助各界進一步瞭解中國,這次的“中國社會政策論壇”主要是根據中國總書記習近平在十八大會議後揭示的“中國夢”理念發揮。
從哈佛畢業,在麻省理工學院創辦“中國實驗室”的黃亞生指出,社會資本是由人的教育,健康,信任,以及文化,利他,互惠,自治的文化及行為所組成,但社會資本和經濟成長,或市場經濟的發展,並沒有絕對依存關係,社會資本和政治上的是否一黨專政,或實施民主制度之間的關係,也還需要做更多探討,
黃亞生認為,過去這些年來,導致中國經濟成長的最大因素之一,是教育品質的提高,以及基本教育的更加普及。政策上的改變,使中國境內非政府組織(NGO)從1400多個,陡增至4000多個。以一個人口十三億的國來說,這數目不多,但意義很大。
至於市場經濟化走向,是否一定會為中國帶來民主?黃亞生認為在國際歷史中,這兩者經常是連帶出現,但卻並非必然結果。
曾任費正清東亞中心主任,前兩年才出版了「鄧小平時代」一書的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當天以“分析社會政策的框架(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ocial Policy)“為主題,多方闡述。由於他本人年事已高,逾八十歲,他特別提到中國面對老齡化問題。
李察庫柏(Richard Cooper)是哈佛國際經濟教授,曾經長駐中國。他認為過去三十五年來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七;歐洲國家相繼加入亞投行,使得美國未來處境面對更大挑戰。
他指出,習近平推動的反貪腐行動很受一般人民歡迎,支持,但反貪腐能否掃蕩到更高層次,還有待觀察。他也認為美國一般人對中國的看法,有受媒體誤導之嫌,到底政治不是運動,並非零合遊戲。中國的金融體系,自然環境污染等,都面對很多問題。
哈佛經濟系教授霍堅生(Dale Jorgenson)在會中表示,哈佛大學校長最近才訪問中國,和習近平見過面,哈佛的”中國項目“也和清華大學合作了許多研究,並發表了報告。
         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馬晶當天指出中國面對的看病難,看病貴,安全差等挑戰。她也預告了第五屆中美健康峰會預定九月十八、十九日在波士頓舉行。

當天與會的其他講者包括中國國務院科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名杰,甘迺迪學院經濟發展學家普瑞切特(Lant Pritchett), 波士頓大學公衛學院社區健康助理教授禤子明,塔芙茨大學助理教授Shinsuke Tanaka,加州大學政治學教授Dorothy Solinger ,康乃爾大學國際及勞工比較助理教授Eli Friedman 哈佛大學公共政策講師Eli Friedman 人。
  
圖片說明:

         哈佛大學甘迺迪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主席田禾(左二),會議統籌羔羊(左一),陳丹(右一)和講者,馬名杰(左三向右),霍堅生(Dale Jorgenson),李察庫柏(Richard Cooper)等人合影。(菊子攝)

         黃亞生教授指出近年談中國政治,科技的會議很多,談社會政策的還幾乎是第一個。(菊子攝)

         傅高義教授對日本情有獨鍾,仍認為日本有很多中國可以學習的地方。(菊子攝)

         教授們談中國的政治保護。(菊子攝)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馬晶(左)透露今年將辦第五屆中美健康峰會。旁為哈佛大學中國項目參與者霍堅生(Dale Jorgenson)。(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