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8月 06, 2014

清華大學要做創業型大學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曉陽日前在MIT校園內舉辦的一場講座中指出,清華大學正在準備成為創業型大學。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和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創業論壇(MIT-CHIEF),以及清華大學合作,日前在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的教室內,舉辦了一場“信息時代中的全球創新領導力,創新及創業教育”講座。
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王曉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媒體中心副主任伍剛,香港環球經濟電訊社首席經濟學家江濡山,MIT 宇宙村會議項目主席方亞雋,哈佛企業管理講師 Conal Doyle等人應邀講談。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張曉菲主持會議。
王曉陽在講談中,以幻燈片侃談清華大學的正在準備成為創業型大學。他指出,清華設有與企業合作委員會,創業基金會,科技園,還在深圳,長三角成立研究院,正踏在“政府支持下的學術資本主義”這條路上。
王曉陽引用了亨利埃茲科維茨的話來解釋,創業型大學是經常得到政府政策鼓勵的大學,以及其組成人員對從知識中收獲資金的日益增強的興趣,正在使學術機構在精神實質上更接近於公司,而公司這種組織對知識的興趣,總是與經濟應用緊密相連的。他還以斯勞特語萊斯利的話指出,學術資本主義就是大學教授在校外從事賺取收入的活動。學術資本主義一詞,宣示了知識成為資本,擁有知識的大學教師成為“知本家”。
王曉陽認為,創新型大學有兩種新的知識生產模式,一為以單一科學為基礎,研究成果由同行評價,一為以跨學柯,問題導向為邏輯,強調知識的實用價值,研究成果出現跨學科領域專家評審情況,研究者的身份也開始多重化。在這種走向下,要探討的問題是學術價值與利潤價值是相容還是相斥,是知識經濟還是商業化,對中國來說是機會還是挑戰。
目前在哈佛做訪問學者的伍剛,當天談“中國能否在信息時代創新全球化領導力”。他從信息科技的歷史演變說起,指信息科技是中國發揮軟實力的一個著力點,只要善加應用,就能在世界舞台上為中國發聲。
江濡山目前正在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做訪問學者。他以“創新中國高等教育的困難”為題,侃談他正研究的“在全球環境下的中國管轄“,指陳中國高等教育。要從回歸人性角度,尋求創新的出發點。
最近擔任麻省理工學院“宇宙村“國際會議項目主席的方亞雋,在會中介紹了該校目前從環保,節約並共享能源角度出發的”宇宙村“概念。



圖片說明: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曉陽表示清華大學正準備成為創業型大學。(菊子攝)

            江濡山(第二排右三起),王曉陽,Conal Doyle,伍剛,方亞雋
等講者與清華大學訪問團合影。(出席會議者提供)

            會場。(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