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12月 11, 2009

經濟不景更多移民創業 波城郊區華人偏愛網上找機會

經濟不景氣,反而促使更多移民搖身一變成為小商家。巴布森(Babson)學院的2008年調查指出,麻州去年開的新公司,有61%是移民開的。
這一現象,從波士頓華埠都可以看出來,必珠(Beach)街上,在過去這二年間,出現了許多新食肆,包括肥仔燒臘、南北風味、101烘焙店、樂嚐軒,以及「摩摩(兩個摩字都有口字邊)喳喳」。宏達大廈一樓,更是從珠寶玉器店的銀玉堂吹水大排檔小吃店,一個街角鋪位,就有好多不同店家。連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在加入麻州財政廳工作前,也都開了家網路技術顧問及稅務公司。
在郊區的華人圈裏面,做生物醫藥、網路科技的人比較多。其中有好幾人獲得無錫市政府的530基金,開辦起公司,包括做手機用日常生活、旅行詞彙多語字典軟體的韓松(HNHSoft),做自動為上網者找出全美各大百貨、流行服飾等商店大減價及折扣網站的李力(www.Followsales.com),做網友評鑑推介服務商家網站的侯剛(www.circlechoice.com),為房地產公司及客戶提供網上管理服務的林紀澤(Acenter.com)。
波士頓環球報昨(十)日刊文報導,當伍梅莎(Melissa Vo) 打算在這經濟衰退之際開家餐館時,朋友們都認為她瘋了。
伍梅莎是來自越南的難民,一個單身母親,從來沒做過生意,二月份時,她能夠租得起的地方,在雀喜(Chelsa)市的一家洗衣店對面,小得像從牆裏挖了個洞。但是已來美國廿五年的伍梅莎相信,唯一的辦法,就是做自己的老板。
無論你稱那為移民動力(immigrant drive),或是出於絕望,但是移民擁有的生意,正在以十年前人們想不到的那種層次冒出頭來。
現年三十二歲的,如今已在艾佛瑞道(Everett Avenue)上開了融合(Fusion)餐廳的伍梅莎說,她一直都想自己做生意,但那很不容易。她認為很多移民都和她一樣,開店做生意,只因為那是她們唯一可以生活得輕鬆一點點的辦法。
移民擁有的公司或商號,已佔了全麻州的23%。從市中心到郊區,從生化科技公司到婚紗禮服,或者麵包店,無所不包。
不過,許多移民商家面對著本地出生商家所沒有的挑戰,包括英語不夠好,人脈不夠深廣,沒人能在融資或廣告宣傳上給他們幫助等等。
巴布森(Babson)學院的亞瑟布蘭克創業中心(Arthur M. Blank 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研究主任及教授伊蓮艾倫(Elaine Allen)表示,從好的方面來看,移民們已開始創業了,從不好的方面來看,移民們創業,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在美國已成立的公司內,無法晉升、出頭。
摩頓(Malden)市的非牟利機構移民學習中心(Immigrant Learning Center)主任韓瑪莎(Marcia Hohn)表示,移民們常常不知道如何獲取與開張或經營小生意有關的幫助。他們建議麻州政府為移民們提供多種語言的小生意融資及經營輔導。麻州州長派區克的內閣在上個月公佈了一項全州調查報告後,也正著手研擬因應政策。
當年來美時七歲的伍梅莎,其實英語說得很流利,但她未能入讀大專院校,還覺得銀行的作業方式很官僚,令人生畏。她是用高利息的信用卡來取得資金開餐館的。網上的品評都認為她的餐館不錯,但她已沒有錢來做廣告。
在韓國出生的華裔移民B.J. Wang還記得,1989年他在奧斯頓(Allston)開一善堂草藥店(譯音,E. Shan Tang Herbs) 時,那兒只有幾名亞裔商家。現在,四週都是亞裔商鋪。有SAT補習中心,錄影帶店,旅行社,以及三打以上的韓國、越南、中國、印度及泰國餐館。
他以前一天賣一袋茶,現在每天有三十多客戶,還提供針灸、做臉服務,免費讓癌症病患上課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