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5月 26, 2012

羅州巧克力磨坊公園揭幕


羅德島州黑石谷旅遊會主辦的第四屆櫻花節,今年不但擴大成為兩日有多的慶祝活動,還為「俯瞰巧克力磨坊(Chocolate Mill Overlook)公園」舉行了揭幕式。
      羅德島州櫻花節是黑石谷旅遊會(The Blackstone Valley Tourism Council)、普塔基基金會(The Pawtucket Foundation)、羅州華裔商人葉超、吳子平和羅州普塔基(Pawtucket)、中央瀑布(Central Falls)市兩市市政府合作,初衷為美化連接兩市的羅斯福(Roosevelt Avenue)道而舉辦的活動。從2009年春種了65珠牧場(Rancho)櫻花樹,舉辦第一屆櫻花節開始,迄今已有逾1800人參加櫻花節中的徒步、跑步、吃東西等慈善比賽,種樹的數量也持續增加。
      今年由於是日本贈送三千株櫻花樹給美國華府的一百週年紀念,羅德島州櫻花節委員會也選出了一名櫻花小姐Kara Fulginiti。應邀出席羅州櫻花節的日本駐波士頓領事曳原建(Takeshi Hikihara)再送給羅州22株櫻花樹。
由於李察吉爾主演的「忠犬小八」這部電影,用溫莎基市做為澀谷(Shibuya)火車站場景,日本領事送的櫻花樹中,有兩株種在溫莎基(Woonsocket)市忠犬小八(Hachiko)所駐守的倉庫外。
為「俯瞰巧克力磨坊(Chocolate Mill Overlook)公園」舉行揭幕式,也是今年羅州櫻花節的重點之一。黑石谷旅遊協會為隆重其事,還特地設計了櫻花別針、貼紙,以及櫻花形狀的餅干,在揭幕式中派發,還邀請為日本海嘯賑災活動設計海報的鍾曉穎出席,把她設計的海報鑲框送交日本代表帶回去。
根據糖果磨坊保護協會(Confectioners Mill Preservation Society)的調查研究,美國最小州(羅德島州)最小城市(中央瀑布市)裏的巧克力磨坊(Chocolate Mill)是北美第一個巧克力磨坊。
有心重譜巧克力歷史的Mars公司,輾轉找到中央瀑布市,以及擁有巧克力磨坊旁M住宅大樓的葉超、吳子平,一夥人興奮談起重建巧克力磨坊,最後促成先在對街處,建座公園,美化地方環境,宣揚豐富歷史。
黑石谷旅遊會會長畢靈頓(Bob Billington)「俯瞰巧克力磨坊(Chocolate Mill Overlook)公園」開幕式,邀來近廿名嘉賓,隆重其事的召告各界,即日起,中央瀑布市有了個新旅遊景點,既有可供休憩的小公園,可讓人悠遊一、二百年前的用手工做巧克力的歷史,還有個河岸,可讓人划艇、泛舟。
中央瀑布市最年輕的市議員James Diossa透露,他和畢靈頓等人已發起成立「巧克力瀑布」組織,將致力促成在巧克力磨坊舊址,建造一座巧克力博物館。
中央瀑布市的接管人Robert Flanders法官,代表羅德島州的國會眾議員David Cicilline、羅德島州參議員Betty Crowley,日本駐波士頓領事曳原建(Takeshi Hikihara)、羅德島櫻花節小姐Kara Fulginiti、華府櫻花節代表Scott MorrisMars公司公共事務副總裁Brad FigelMars公司轄下美國傳統巧克力公司的Gail Broadright、羅州環保管理局資深環保科學家Jenna McIntyre、糖果磨坊保護協會的Eric Whitaker、麻州大學達特矛斯(Dartmouth)分校歷史系副教授Tim Walker、羅德島Amvets Post 8 指揮官Donald Morin、黑石谷聯盟Peter Coffin等人。
中央瀑布市最年輕的市議員James Diossa透露,他和畢靈頓等人已發起成立「巧克力瀑布」組織,將致力促成在巧克力磨坊舊址,建造一座巧克力博物館。
羅德島華人協會董事黃樺、萬寅生當天也特地出席,以示支持。


圖片說明:

            畢靈頓(右起)、葉超、日本駐波士頓領事曳原建(Takeshi Hikihara)夫婦、吳子平等人為「俯瞰巧克力磨坊(Chocolate Mill Overlook)公園」揭幕。(菊子攝)

            羅州國會議員David Cicilline(左一)應葉超邀請,特地出席「俯瞰巧克力磨坊(Chocolate Mill Overlook)公園」揭幕式。(菊子攝)

            「俯瞰巧克力磨坊(Chocolate Mill Overlook)公園」揭幕式現場,展示早年手工巧克力是怎麼做出來的。(菊子攝)

            Mars公司公共事務副總裁Brad Figel()「俯瞰巧克力磨坊(Chocolate Mill Overlook)公園」揭幕致詞。(菊子攝)

BCNC年會強調公民參與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廿四日晚在波士頓藝術中心舉行年會,強調「移民聲音正在改變波士頓面貌」,聲言該中心正積極推動「公民參與(Civic Engagement)」。
會中,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董事會董事長周鍾潔姿 、行政主任伍綺玲報告了該中心過去一年的工作成績。青年代表李堃華發表參加BCNC活動的心得,第五號頻道電視台記者伍沅媚(Janet Wu)應邀淺談政治與公民參與。
周鍾潔姿透露,BCNC行政主任伍綺玲在2011年時,獲選為Barr 基金會每兩年挑選十二名的同伴(fellow),停職進修三個月,遠赴海地,親身體會飲水、衣服、食物都缺乏的世界,人們怎麼生存。在這三個月間,伍綺玲和BCNC的工作人員,都在領導力上有了長足進步。
伍綺玲表示,已拓展進入昆士市提供服務的BCNC相信,要讓社區運作得更有效率,他們不能只是被動的為民眾提供服務,更應鼓勵「公民參與」。美國人口統計局公佈的2010年人口地理(demographic)分佈概況調查結果,證實了拉丁裔及亞裔美人是帶動人口變化的驅動力。美國人口統計局還剛剛公佈了,美國境內有色人種子女出生率,在2011年時首次超過白人。BCNC認為這是進一步推動公民參與的機會。
過去這一年間,BCNC曾和社區內六個為移民提供服務的機構合作,舉辦過六次公民入籍工作坊。參加活動者中,有十人已申請入籍,有二人已成為公民。BCNC也協助只說中文的家長們組成聯盟,為他們的需求發聲,藉由「華人移民學生領導力培訓」活動,訓練青少年利用數碼技術,表達心聲。BCNC黃楚瑜與波市查理士高中合作的「華人移民學生領導力培訓班」,還拍攝了「我的聲音,他們的故事」短片,為學生們贏得上白宮領獎的榮譽。BCNC也和波士頓美術館結為合作夥伴,一起辦了展覽。
參加拍攝「我的聲音,他們的故事」短片的李堃華,在BCNC年會中感性表示,「華人移民學生領導力培訓」讓很多原本習於害羞的亞裔學生,現在都敢於站出來發言,她自己也經由參與這項目,變得更有自信。
在第五號頻道電視台中跑政治新聞的資深記者伍沅媚,曾獲許多獎項,十分支持華人社區。她透露自己五歲來美時,也一句英語都不會說,但要在美國生活,就得不怕融入美國社會,要有勇氣的主動參與。她開玩笑說自己的臉皮就很厚。
伍沅媚表示,她父母那一輩,離鄉背井到陌生地方開展新生活,就抱有無比勇氣。現在雖然時代、社會環境不同了,人們一樣需要勇氣,踏出讓自己感到舒適的範圍,才能改變自己,更攜手改變社會。她稱讚BCNC的青少年們,已踏出第一步。
談到她所熟悉的政治,伍沅媚指出,工作和經濟是主導大選的兩大議題,其次是能源。在移民議題上,無論是駕照、州內學費,甚至在什麼時候該遞解誰等討論,都和經濟及就業機會有很大關係。她認為和茶黨勢力越來越大的其他州相比,麻州對移民已是十分友善。
伍沅媚認為,在奧巴馬須花更多力氣爭取選票的各州內,亞裔人口達不到成為「改變選舉結果關鍵票(swing vote)」的數量,亞裔想要在這次的總統大選中爭取注意,恐怕更得靠捐款助選。
伍沅媚指出,金錢在選舉中十分重要,是無可否認的事。加州、紐約,以及麻州是政治獻金的豐厚來源地。奧巴馬也因此將再來麻州競選籌款。她剛獲悉,奧巴馬將於六月廿五日到波士頓辦籌款會,票價是二百五十元到十萬元。
BCNC當晚介紹了到會董事,包括董事會副主席馬以正、謝鈺華、林秀貞、陳綽敏,邱子瑋、梅陳月嫦、陳婉甜,以及當晚卸任的董事李玉華等人。


圖片說明: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董事會主席周鍾潔姿(右一)、行政主任伍綺玲(右四)和該中心董事與年會主講者伍沅媚(右六)合影。(菊子攝)

      第五號頻道電視臺記者伍沅媚(左起)BCNC「華人移民學生領導力培訓」青年李堃華、陳煥初、梁嘉琪、黃楚瑜等人合影。(菊子攝)

波城元極舞慶亞裔傳統月、元極日


波士頓元極舞聯誼會日前在中華公所舉行年度大會,慶祝亞裔傳統月及元極日,並發表2012年新舞集「五明覺光」。
一百多名波士頓元極舞聯誼會學員,當天穿著整齊、豔紅的上衣,簇新的白褲制服參加盛會,場面壯觀。
       波士頓元極舞聯誼會會長薛劍童在會中介紹「五明覺光」是調養身心的舞蹈,強調先養身,後調心。
五明是指五門學科聲明,即: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以模仿五禽(鶴、錦鱗、龍、鳳、鷹) 的姿勢動作,達到在伸展動作中,舒經活絡,暢通筋骨,調養血液循環的功能。
薛劍童、李潔瑜、趙令瑜等三人,還在會中示範「五明覺光」舞集的動作。
波士頓元極舞聯誼會當天還在聚會中頒發獎狀給教師李潔瑜,表彰她在認真推廣元極舞技藝內涵卓越成績,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貢獻。   
當天的慶祝會有舞蹈「高山青」節目、集體舞、和演唱、以及合跳「瀟灑走一回」(拍手功) 、「我們都是一家人」等中華傳統文化節目,寓教於樂。
      波士頓元極舞聯誼會在中華公所上課時間為星期二、星期四、星期日。

圖片說明:

      波士頓元極舞聯誼會舉行年度大會。(圖由元極舞聯誼會提供)

星期五, 5月 25, 2012

劍橋合唱團穿越時光演歌 慶廿週年


劍橋合唱團上週末在麻省理工學院奎斯吉(Kresge)小禮堂舉辦「雙十年華」音樂會,演唱15首歌曲,帶聽眾穿越時光隧道,慶祝該團成立廿週年。
            劍橋合唱團新任團長陳立英本身是生化科技專業人士,但一向喜愛音樂,經常自行創作,詞曲都來
該團指揮顏毓芬是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合唱指揮博士候選人,正以全額獎學金進修,並在Hampton United Methodist Church任職音樂總監,也是MIT-CCCS音樂總監。
他們和女高音九人,女低音五人,男高音七人,男低音四人等一共廿五名團員,由林宜穎伴奏,分五個段落,在近百名觀眾面前,或合唱、獨唱的演唱了15首歌曲。中間還由屠澤寬和楊立琦演出了一段獨白,「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在「回憶當年的我們」中,劍橋合唱團挑了李抱忱詞曲的「請相信我」,周蘭萍作曲,潘英傑填詞的「綠島小夜曲」,翁清溪曲孫儀詞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年少輕狂的我們」部份,有羅大佑詞曲的「童年」,李泰祥曲三毛詞的「橄欖樹」,陳復明曲陳克華詞的「台北的天空」。
下半場的三個部份,分別是「時光中的小團」、「回到未來之全新創作」、「不分年代各地民謠」。
「時光中的小團」部份選唱的是徐志摩詞曲的「再別康橋」,李翰君曲李敖詞的「忘了我是誰」。
「回到未來之全新創作」部份,有團長陳立英把2010年出版,周杰倫作曲的「菊花台」,改編成合唱曲。另有趙詩怡獨唱「愛的不得了」。以及以徐志摩詩詞「我有一個戀愛」。
「不分年代各地民謠」部份,他們選唱了台灣民謠「思想起」,貴州民歌「茶山情歌」、綏遠民歌「情別」,客家民謠「撐船調」。
演唱結束時,觀眾大鼓其掌。指揮顏毓芬拿出她改編的鳳飛飛名歌「流水年華」,請合唱團為觀眾安可一曲。
「雙十年華」音樂會最後是在邀請當日出席的老團員們一起上台,大合唱「我的心裏沒有他」後,才在歡樂聲中結束。


圖片說明:
            劍橋合唱團慶祝廿週年演唱後合影。(菊子攝)
            指揮為包括老團員的所有團員們鼓掌。(菊子攝)
            劍橋合唱團指揮顏毓芬(左起)、團長陳立英、王渝溥為圓滿舉辦「雙十年華」音樂會高興非常。(菊子攝)

昆市亞協社區宴表揚邱潔芳、熊志根


昆市亞裔協調會上週末在昆士酒樓舉辦第五屆社區宴,頒獎表揚邱潔芳、熊志根、羅植貞等個人,以及東方銀行,頒發每人850元獎學金鼓勵七名青年學子,藉以強調宴會主題「培養我們未來的領袖」。
      昆市亞裔協調會董事會主席胡運炤表示,在社區的支持下,該會藉由為大西洋(Atlantic)中學新移民學生提供U&I輔導,為高中生辦理的「QARI聯繫」,給高中生回饋社區機會的QARI青少年服務公司等項目,幫助了數百名青少年成長、進步。社區宴所籌款項,就是要用於支持這些項目。他向五百多名出席者致謝。
      昆士市長柯奇(Tom Koch)、麻州眾議員陳德基、昆市議員古楚(Douglas S. Gutro)、柯夫連(Kevin F. Coughlin)等政要,當晚都出席支持。
      昆士市長柯奇稱許昆市亞協為社區所做貢獻,並強調昆市的遠景,要靠大家攜手創造。
      昆市亞協今年的社區晚宴,由潘鑑成、陳黃小蘭、譚偉翔、徐墨菲、梁戰成、黃伍翠霞等人擔任不同環節的司儀,由華林功夫學院舞獅拉開序幕,頒發獎項給一機構,三名個人,發獎學金給七名將升讀大學學生。
      東方銀行獲社區夥伴獎。該行1818年在波士頓創辦,有資產76億元,2006年起殘積極參與昆市亞協活動,2008年捐款支持了昆市亞協的」支持 高中青少年職業生涯研討會。
      印地安納大學公共政策博士熊志根獲創辦者獎。他來自香港,自1999年起,就在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任教,既是昆市亞協創辦人之一,也曾於20062008年間擔任該會主席,並發起舉辦了昆市亞協的社區宴。
      昆市亞協形容,擁有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邱潔芳獲遠見者獎。她曾經創辦WJDA波士頓中文電台,製播粵語廣播節目,也組織了迄今仍在製播的「放眼昆士」社區電視節目,幫助昆市亞裔居民瞭解昆市事務。在1998年到2001年間,她與一小群創辦者合作,實踐了昆市亞裔合作會(Quincy Asian Collaborative)的組織昆市亞協工作。昆士市長柯奇也稱她為「昆市亞裔的資產」,並稱讚她的熱情與執著,無人能比。
      已於年前過世的昆市高中雙語輔導員羅植貞獲李振儀無名英雄獎。昆市亞協邀請她的當年昆市高中同事Paula McGeady出席晚宴,憶述她為熱心服務社會,不求名搏利的事蹟,包括擔任昆市公校雙語輔導員,為昆市內11所小學、5所中學、2所高中做亞裔與學校之間的橋樑,幫助過無數家長、學生解決問題,還與人同辦建橋者,免費為低收入華人移民家庭報稅等。
熊志根與邱潔芳當晚都因故未能出席,分別由麻州眾議員陳德基及市長柯奇代表領獎。
      昆市亞協青年項目主任譚偉翔當晚放映了短片,介紹該會青少年服務及輔導計劃,並說明U&I Mentoring項目,今年服務了13名註冊入讀大西洋中學的移民青少年,QARI Connects項目則服務了13名昆士高中、北昆市高中,以及布蘭衢(Braintree)高中移民青少年。在社區宴上,他們共售出69張彩券,籌得的款項將資助青少年參加六月二日舉辦的六旗輔導日('Mentoring Day at Six Flags)活動。


圖片說明:

      昆市亞裔協調會董事會主席胡運炤(前左二)與一眾董事和昆士市長柯奇(Tom Koch)(前左四)、東方銀行董事長Robert F. Rivers(前右四)等人合影。(圖由昆市亞協提供)

      昆市亞裔協調會董事會主席胡運炤(左一)、董事Timothy Wismar(右起)Abby Hieu Nguyen-Burke等人頒發獎學金。(圖由昆市亞協提供)

中華耆英會慶40週年


中華耆英會五月廿三日晚在龍鳳酒樓慶祝成立四十週年,頒發社會服務獎給四名資深董事,以及塔醫,歡喜宣佈新康樂樓第一期工程,即將於年底竣工。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等多名政要,紛紛出席當晚的接待會及晚宴,表達賀忱。節目冊也印出了包括總統奧巴馬(Obama)、麻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聯邦參議員布朗(Scott Brown)、麻州州務卿蓋文(William Galvin)、波市議員林乃肯(Bill Linehan)等共八封賀信。
            中華耆英會行政主任梅伍銀寬在會中半開玩笑,指耆英會已40週年,她加入耆英會工作可只才39年。
            梅伍銀寬指出,該會從成立到走過這四十年,全靠社區內的熱心人士發起、支持,包括獲頒社會服務獎的耆英會董事們,梅炳鈿、朱自律、梅許影屏、余陳佩珍。近年來支持該會最力的社區機構,則為塔芙茨醫療中心。
            耆英會的四十週年慶,請來波士頓的資深華裔電視台記者伍沅媚(Janet Wu)擔任司儀,耆英會的白禮頓樓主任梅麗梨和義工梅子聰主持拍賣,女高音張婉哲演唱助興。
            八項拍賣品包括梅國治捐出的四幅佛蒙特山楓紅遍野的攝影作品,自由酒店(The Liberty)捐出的週末一晚住宿,喜來登(Sheraton)酒店的一晚住宿,W 波士頓酒店的一晚住宿,紅襪隊捐出的四張球賽門票加Mike Aviles簽名壘球等,共籌得二、三千元。
耆英會當晚發給出席者的節目冊,也中英文並列的說明,1970年時,大波士頓地區中華耆英會(GBCGAC)源起於一群熱心人,察覺到社區內只說中文的耆老,需要照顧,遊說波士頓重建局在夏利臣街239號設立一中心,作為耆老活動場所,波士頓老人局也提供半職員工,為耆英烹煮中式飯菜,大波士頓地區的組織、商家,慨捐傢俱及廚房設備,熱心人出力粉刷、清理地方。各方攜手合作後,大約40名耆英開始生活得更舒適。
當晚與中華耆英會合作建新康樂樓的羅傑森社區公司董事長斯格爾(James F. Seagle, Jr.),捐出部份土地給耆英會的京盛園發展商 J. Ralph Cole等人都出席到會。
羅傑森社區公司昨(廿四)日補充說明,新康樂樓從2011年八月起動工,即將於本週澆注第一期工程的最後一道水泥,預計今年底竣工,完成33個單位。第二期工程共42個單位,預計2013年底完工。
            1972年,大波士頓地區中華耆英會(GBCGAC)才正式成立為501 ( C )的非牟利組織。1973年起,該會陸續爭取到麻州老人事務局、波市府社區發展基金,以及營養項目等撥給經費,並遷址屋街西五號,以擴大服務。
            40年走過後,耆英會現在已有全職加兼職,不下90名員工,在不下12個地點提供服務,包括在波市華埠尼倫(Kneeland)75204室設有行政總部,在君子樓、康樂樓、白禮頓樓等處的駐地服務,以及在布魯克蘭鎮、劍橋市、摩頓市的老人中心,以及波士頓市的統一樓(Unity Tower),昆士市的道賓樓(Tobin Tower)、奧比因樓(Clement O’BrienTower)Sawyer Tower’Granite Place,龍都(Randolph)鎮老人中心等處,每週各二、三天的提供外展服務。
            當晚到會的其他嘉賓,包括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副處長鍾麗文,組長簡宏昇,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黃正杰,麻州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波士頓市議員小阿諾約( Felix G. Arroyo),波士頓市老人局局長Emily Shea




圖片說明:

            中華耆英會行政主任梅伍銀寬(左起)頒發社會服務獎給朱自律、曾雪清、梅炳鈿、梅許影屏、余陳佩珍等人。

            中華耆英會行政主任梅伍銀寬(前中)和該會部份工作人員。包括梅麗梨(後右二起)、江浩平、張梅青、劉燕微等人。(菊子攝)

            梅國治捐供拍賣的攝影作品。(菊子攝)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右起)到會慶賀中華耆英會40週年。旁為中華耆英會董事長梅炳鈿、行政主任梅伍銀寬。(圖由波市府提供,Isabel Leon)

星期四, 5月 24, 2012

麻州聯邦員工慶亞裔傳統月 李保華演講感人


麻州亞美局(AAC)主席李保華,昨(廿三)日應邀和波士頓市內的聯邦政府亞裔員工分享經歷,藉林書豪故事,坦言居美亞裔要在「領導力、多元化、包容性」上爭取優異,得想想努力、堅持、合作、領導、社區工作,以及生活的精神元素等六件事。
            聯邦特別強調計劃聯盟(Federal Special Emphasis Program Coalition)及環境保護局每年一度的「亞美傳統月」慶祝會,今年由勞工部員工福利安全行政局(Employee Benefits Security Adminstration)調查員鄧春梅主持,衛生和人民服務部助理秘書長辦公室第一區婦女健康專員Marian Mehegan做開幕致詞,介紹亞美傳統月由來,並邀律師李保華以「在領導力、多元化、包容性上爭取優異(Striving for Excellence in Leadership, Diversity and Inclusion)」為主題,分享經驗。
            李保華是古德溫(Goodwin Procter)律師樓的合夥人,經歷豐富,得獎無數,包括曾任全美亞裔律師協會會長,美國律師協會管理委員會委員,2007年得過美國律師協會優異精神獎等等。
            昨日他和聯邦政府的亞裔員工們分享經驗時,坦言既要多元,又要包容,是頗具挑戰性的要求。換言之,各人既要重視自己的與人不同處,同時也要能接受別人與自己的差異。他認為起步在於各人要對自己是什麼人感到舒服(comfortable with who we are)
            李保華的講談既感性,也十分啟發人心。他提及哈佛大學商學院院長Nitin Nohria決定入籍美國前後的感慨發現,林書豪掀起「林來瘋(Linsanity)」熱潮後仍不恭不卑的態度,以及他自己身為亞裔美人的成長經歷。
            Nitin Nohria已來美三十年,十年前決定入籍美國。在面對著得放棄印度籍的這困難一關時,他才發現美國是個那麼獨特的國家,既容許他保有印度傳統,同時讓他以公民身份,全面參與社會活動。他也感嘆,如果不是在美國,以他在印度的沒有人際關係,根本不可能當上名校校長。
            至於「林來瘋」,那就更是亞裔美人故事的典範。李保華認為自己的經歷,和林書豪有很多相似處。
            林書豪的父母來自台灣,目前在加州做工程師。林書豪自己在美國出生,但保有中國根,還是名基督徒。高中時,林書豪是全加州排名前五的籃球手,卻沒有任何一家大學提供他打籃球獎學金。他只好做了所有亞裔做的事,努力讀書,進了哈佛大學。他在哈佛也打籃球,還連續兩年名列常春藤明星榜,但美國籃球聯盟(NBA)球隊徵選球員時也沒有一隊要他。於是他在NBA系統內浮沉,還三度被球隊放棄(release)。直到今年初,紐約尼克隊企圖絕地重生,把林書豪找來,才發生了「林來瘋」的故事。
            李保華指出,林書豪故事的重點之一是,亞裔經常面對著「只要給我機會(just give me a chance)」,然後才能「我知道我能做到(I know I can do it)」的狀況。林書豪想要進職業或業餘籃球賽中打球時,有人對他說,「抱歉,這裏今晚不打排球,是打籃球」。林書豪在哈佛打球時,也聽到過族裔性的污衊之詞,但林書豪總是態度很正面,具有領袖風範的回應,也許他掀起的討論,有助於打破族裔刻板印象。
            李保華認為林書豪的經歷,和他很像。他父母都來自中國,辛苦工作,謀求子女的美好未來,希望他進麻省理工學院,他卻反叛的進了哥倫比亞大學。
起初他也主修了電子工程及電腦科學,但越戰發生時,有些人的「美國對抗越南黃禍」等族裔歧視態度,非常傷人,導致他變成一名學生革命者,積極的為社區發言、做事,後來還決定當律師。儘管他父母當年對律師這行全無認識,卻無條件支持。
李保華認為,他能成為今日的自己,有很多和林書豪相似的地原因,包括肯勤奮工作、凡事持之以恆、樂於助人的團隊合作、以身作則的發揮領導力,和社區合作,為他人創造機會,更重要的是,在忙碌生活中,不忘停下腳步,想想如何進一步的管理自己的人生。換言之,要有策略性的思考自己在人生中想要有什麼成就,自己希望自己的人生對自己、對他人有些什麼樣的意義。

 
圖片說明:

            聯邦政府員工鄧春梅(右起)Marian Mehegan、環保署多元化經理Stephen M. GriffinEBSA部門的陳美寶、稅務部(IRS)的黃金翠、SEC的范蔭等人和主講者古德溫律師樓合夥人李保華(右三)合影。(菊子攝)

            麻州亞美局主席李保華在聯邦政府波士頓亞裔員工的亞美傳統月慶祝會中演講。(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