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6月 21, 2010

昆市長亞美顧問會開會將同步翻譯

昆市市長亞美顧問委員會十九日在月例會中表示,未來的月例會將提供同步翻譯,藉以鼓勵更多亞裔居民出席,參與昆市事務,預定七月十七日將舉辦夏日燒烤籌款會。
昆市市長亞美顧問委員會(Mayor's Asian-American Advisory Committee) 十九日早上在北昆市社區中心(North Quincy Community Center)舉行的月例會中還提醒昆市民眾,今(廿一)晚七點到八點間,打開電視,轉到QATV 8號頻道,收看該會以廣東話、普通話製播的「放眼昆市(Eye on Quincy)」節目,獲取昆市內與民眾生活有關的各項資訊。
            會中報告的其他事項包括昆市市長柯奇(Tom Koch)和昆市商會(Quincy Chamber of Commerce)合作,已製作網路版的「昆市動態(Quincy on the Move)」通訊,為市民及商家匯整市內各項資訊。這一通訊目前還只有英文版,日後將增加中文版。查詢可上網http://quincy2000.org/documents/quincyonthemove.pdf
            關於昆市預算部份,邱潔芳在報告中指出,昆市市議會上週一晚經過冗長,三個多小時的會議後,以八比零票,通過了昆市2011年預算二億三千萬元。
            依法,昆市議員無權增加或改變預算項目,但可以刪減各部門的預算額度。昆市議員們今年未更動昆市長柯奇上個月遞交的預算草案。該一預算案已把學校部們的經費刪了3.6%,警察局的經費刪了3.7%。公共圖書館的經費也刪成較2010年六月三十日止的上一年度預算少10%
            昆市市議員Daniel G. Raymondi在審批學校部門的預算時,雖然最後投了同意票,卻一再批評昆市學校總監Richard DeCristofaro及昆市學校委員會在八千五百五十萬元的總預算中,為彌平約七百萬元預算赤字所採取的方法。查察學校部門預算詳情,可上網http://www.boston.com/yourtown/news/quincy/2010/06/school_cuts_approved_in_quincy.html
            關於會議翻譯一節,昆市市長亞美顧問委員會共同主席唐若望(John Downey)和委員邱潔芳表示,該會上次在昆市預算說明會中使用翻譯耳機的效果很好,出席的市民們在翻譯機協助下,顯得更願意表達意見。該會已商請擁有八具翻譯耳機的昆市商會,在該會未來開會時出借翻譯耳機。該會也將向外爭取經費,至少再多購置十二具翻譯耳機,以期至少有廿名需要語言翻譯協助的市民,可以無障礙的瞭解會議內容,發表意見,參與討論市內事務。
            邱潔芳指出,翻譯機只是工具,傳譯員能否適當傳遞訊息,對民眾獲取正確訊息,有很重要的影響。不過礙於經費有限,昆市市長亞美顧問委員會目前只能仰賴義工來翻譯。她認為這同時也可為有意踏入同步傳譯這行者,提供練習機會。
            唐若望、邱潔芳也在會中報告該會製作的「放眼昆市」,日前獲得昆市社區電視台的團隊大獎。在六月廿一日之後的下一次製播日期為七月十九日。有興趣參與製播電視節目的昆市居民,可上網查察相關資訊http://www.quincyasian.org
            為協助昆市亞裔社區在市內營造良好公民形象,昆市市長亞美顧問委員會計劃在七月十七日舉辦夏日燒烤聚餐及籌款餐會,歡迎熱心人士到會擺賣,籌得的款項,將捐給社區內的服務機構。

圖片說明:

            昆市市長助理邱潔芳()、昆市市長亞美顧問委員會共同主席唐若望(John Downey)等人在會議中侃侃而談。(菊子攝)

星期六, 6月 19, 2010

張青梅教耆英認識糖尿病

中華耆英會昨(十八)日和紐英崙婦女新運會首次合作,舉辦健康講座,邀耆英會護士長張青梅教耆英們「認識糖尿病」。白禮頓樓主任梅麗梨也代表婦女會,籲請耆英把今年九月十二日留出來,好和婦女會一起慶祝七十週年。
中華耆英會行政主任梅伍銀寬,紐英崙婦女新運會會長李秀萍,以及李慧芳分別在講座前後感謝耆英們出席,希望耆英們反饋意見。兩會將繼續合作,協助耆英改善身體健康,享受更佳的生活品質。
張青梅為這講座製做了十幾張幻燈片,簡明扼要的以廣東話向六十多名出席者介紹了糖尿病的定義、類型、症狀及治療方法等。
在定義上,張青梅表示,當一個人的胰島素無法把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消化成葡萄糖,讓細胞可以把它轉換成供人體使用的能量時,這個人就患了糖尿病。
在類型上,糖尿病一般有三種,第一型是胰臟本身分泌的數量很少,年輕人中常見這型糖尿病。第二型為個人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下降,或是胰島素的分泌量不夠,約九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為這一型病人。第三型是妊娠型糖尿病,通常在妊娠期出現,生產後症狀就會消失,但是得妊娠型糖尿病人,將來較容易患第二型的糖尿病。
在症狀上,由於身體各處的細胞都可能受糖尿病影響,因此症狀變化也大。最常見的三種症狀為常口渴、饑餓、小便多。其他的疲倦、衰竭、視力模糊、傷口難癒合,常受感染等。
在診斷上,一般有兩種,FG是禁食血糖值,空腹八小時才做。正常的檢驗值為70-100mg/dl,若連續兩次都超過126,就可確定患了糖尿病。HbAlc是糖化血紅素,可以反映出過去三個月的血糖控制品值。正常的檢驗值為4.3到5.8。
糖尿病會引起併發症,包括血糖過低,酮酸血症及極高血糖等。
血糖過低時,個人會出現冒冷汗、顫抖、頭暈、神智不清等症狀,馬上吃顆糖或甜食,情況就會好轉。如果情況嚴重到昏迷,就要注射血糖激素。
酮酸血症是在細胞得不到葡萄糖的情況下,分解體內脂肪來取得能量,因而產生大量含酮體的有毒物質,這可從驗尿結果查知。
極高血糖是血糖失控到600以上,出現這狀況者需馬上就醫。
至於長期患有糖尿病者,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病變的冠心病、中風、壞疸等。在四肢感覺麻痺異常,甚至喪失感覺,連受傷也不知道,或者胃腸出現消化不良,有嘔吐、便秘等情況時,則是出現了神經病變的併發症。如果是腎臟病變,就會有蛋白尿或腎衰竭等症狀。
在治療方法上,張青梅指出,醫生一般建議做生活調適,包括控制個人的飲食,不要吃太多澱粉類食物,宜多吃蔬菜,還要做運動,穿合腳的鞋子,每天檢查腳部有無損傷等。如果是做藥物治療,第一型注射胰島素,第二型用口服藥。
張青梅在結束講談時指出,關於糖尿病,最重要的認識是,治療糖尿病不只是控制血糖那麼簡單而已。

吳友文:亞美研究應與社區服務結合

亞裔文化資源中心(AARW )的社區活動系列,和華人前進會(CPA)、亞太裔移民行動(API Movement)合作,十七日晚舉辦座談會,從吳友文、陳家傑編撰的新書,「亞美研究現狀:一名批判讀者(Asian American Studies Now: A Critical Reader)」,泛談學術界的亞美研究應與社區服務相結合。
該書長672頁,分四個章節,「進入亞美情境(Situating Asian American)」、「歷史與記憶」、「文化、政治及社會」、「教學法和可能性(pedagogies and possibilities)」、收錄了三十一篇文章,其中包括一篇吳友文自己寫的「在公民參與工作中的種族問題(Race Matters in Civic Engagement Work)」,一篇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法律教授梁聯星寫的「C地段的掙扎:波士頓華埠如何在這場反對機構擴張及環境種族主義的爭戰中獲勝(The Struggle Over Parcel C: How Boston’s Chinatown Won a Victory in the Fight Against Institutional Expansion and Environmental Racism)」,以及著名的亞裔新聞從業員謝漢蘭(Helen Zia)寫的「底特律憂鬱:因為你幹你娘的( Detroit Blues: Because of You Motherfuckers)」。
吳友文表示,幾十年,甚至百年過去了,亞裔美人社區結構,以及其所面對的狀況,都有巨大的轉變,學校該如何教,或者人們該如何定義亞美研究,也都走到了一個該重新檢視的時刻,尤其是在許多學校還仍未開設亞美研究這門課之際,如何提供資源供有興趣者,從各方面自行分析,也就更為重要。
根據她的瞭解,即使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人不知道亞裔算是族裔的一類,亞裔進入美國已有逾百年,早已成為美國歷史中的一部份,但美國教科書中的歷史,卻仍然完全未提及亞裔,可見亞美研究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亞美文化資源中心的董事劉仲岳去年也和Kim Geron, Tracy Lai合作出版了一本「亞美激進的蛇舞(The Snake Dance of Asian American Activism)」。
在座談的討論中,有出席者提及是否該把亞美研究這門課放進中小學去教。仍在致力於創辦特許學校的Dean Chin提及,亞歷桑納州不但通過了容許州警執行聯邦移民局職務的法令,最近還在五月十一日通過一項新法案 HB 2281 ,禁止學校為某一特定族裔學生開課,禁止開設支持族裔團結的課等。在談及要進中小學(K-12)推廣亞美研究時,恐怕得先克服亞歷桑納州行動可能引發的漣漪效應。
一名年紀較長的出席者在會後指出,在中小學階段就教亞美研究,有助於亞美學童及早認清現實環境,瞭解自己並不是天生的不如白人,進而在成長時建立更正確的人生態度。
當天出席座談,現年廿八歲的司徒文信也坦言,小時候在波市奧斯頓(Allston)住,也常面對被同學喊為Chink(窄眼),有的人還故意用手指把眼尾吊起來和他說話。好在他和父母、家人之間關係很好,並未因此受到太大影響。
亞裔文化資源中心將於七月份邀請在費城發生華裔及非洲裔學生起衝突事件的相關人士來波士頓,討論該一事件。查詢可上網 www.aarw.org,或洽(617) 426-5313, Sandra,電郵sandra@aarw.org ,Judy,電郵 judy@aarw.org。

台北徵藝術家駐村 7/12截止申請

中華民國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徵求藝術家前往台北駐村,參展、交流。申請截止日期為七月十二日。波市與台北市為姊妹市,從本地獲選者,還可獲得經濟艙免費往返機票。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昨(十八)日發出新聞稿,邀請紐英崙地區有興趣到台灣台北做駐村交流者,及早報名。
波士頓經文處新聞組表示,這一藝術家駐村計劃的招攬對象,包括藝文類、創作類,或跨領域的異業合作。
藝文類諸如文學、表演藝術、視覺藝術、研究、策展與評論:創作類如時尚、工業、商業設計、古蹟、工藝、數位影音及觀光休閒等。
獲錄取的藝術家將進駐「台北國際藝術村」(Taipei Artist Village)、「草山國際藝術村」(Grass Mountain Artist Village)與「寶藏巖國際藝術村」(Treasure Hill Village),與台灣及其他國家藝術家交流及分享經驗。
駐村期間為一至六個月。獲選者可免費住宿,使用工作室,並可於「台北國際藝術村」參展。
該駐村計劃已開始受理申請,截止日期為本年7月12日,以郵戳日期為憑。相關資訊與申請表格可自「台北國際藝術村」網站http://www.artistvillage.org 取得。查詢可洽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617-259-1350。

星期五, 6月 18, 2010

香港飲食名人李棠 羅州教做菜談做人

) 香港名廚李棠應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之邀,十四、十五兩日在羅州普塔基市做了二場廚藝示範,教做菜,談做人,都強調質量、處理、溫度、時間、搭配及用鹽等六大重點。
世界華人基督徒餐館福音事工使團聯會今、昨(十七、十八)兩日在紐約舉辦「世界餐福領袖研討會」,從香港邀來獲有中國飯店業國家級評委,以及中國國際名廚等榮譽,曾被人稱為香港飲食界「四大天王」的名廚李棠,加入演講行列。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牧師黃天佑,理事吳子平等人獲悉後,邀得李棠到羅德島州,在十四、十五這兩日中,分別為該教會成員,以及該會每週二晚十點至凌晨一點餐福聚會的出席者,示範廚藝,兼做見證。
廿八歲時開餐館,據說只正式唸過書三年的李棠,這兩天就邊示範廚藝,邊談「我的前半生」。
翻看李棠自己整理出來的相片記錄,訪談剪報,以及上電視台接受訪問的記錄等的人,幾乎無人不驚嘆他的「前半生」經歷,多采多姿。李棠是從殺蛇剝皮做蛇羹起家的,最初的餐館取名「蛇王彪」。
由於李棠不但鑽研食材特色,還親自到俄國、澳洲、英國,蘇格蘭等地,甚至一住幾個月,就為向當地人學習養殖或捕捉到好食材的訣竅。其中蟶子(又稱刀蜆)這道菜,就在李棠下苦心鑽研後,找出讓蟶子長成九吋長的竅門。他還研究出新運送方法,保護蟶子在運到香港時,仍然新鮮生活。他因此被稱為蟶子王。
由於他在鑽研蛇性、鹿茸、果子貍等食材的入菜方法上同樣專心,也別有心得,李棠還被人稱為鹿王、鞭王、野味大王,也讓他笑說自己是「四大天王」。
他強調,無論是做那道菜,只要質量、處理、溫度、時間、搭配及用鹽這六大重點把握得好,就一定能做得好吃。他也指出,各樣食材因產地不同,烹煮時的時間、配料等的不同,烹製方法也得做適度調整,所以使用食譜也得靈活,不應該煮碗照辦。
他說自己六十年代從事機械維修、玩碟仙,七十年代殺蛇,鑽研命理相學,練神打,八十年代開餐館,研究風水術數,九十年代後更做起貿易。由於一路發展順遂,結識許多社會名流與明星,養成了他驕傲、囂張,除了自己幾乎什麼都不信的習性。
但是早已做了大老闆,久未入廚的他,這趟會來羅州,親自操刀示範廚藝,全因為他在2003年六月廿二日受了洗,成了基督徒,還在終於拿起聖經閱讀後,改正了自己以前完全不念親子、夫妻之情,一心一意只顧做生意賺錢的偏差人生態度。
李棠十四日晚講談了他所創做,有十一道菜的「門徒晚宴」。其中一道菜是「五餅二魚」。李棠即席示範了煎魚,把教友釣來,長如人臂的兩條大魚,煎的金黃乾脆,還一點也沒碎。
十五日晚,李棠示範的是無國界炒飯,白切雞,還口授了煮紅豆湯的秘訣。



圖片說明: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牧師黃天佑(後右三),和理事吳子平(左一)、陳任卓(後左三)、欖城安良工商會會長連漢強(後右四)等人,一起欣賞李棠(中)的廚藝示範。(菊子攝)

李棠講解白切雞的切法,甄小莉(左一)做普通話翻譯。(菊子攝)

MIT首席信息官會議榮光輝任主席

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主席李大西(右)在MIT CIO會議中的把資訊
科技用作創新工具(Positioning IT as an Innovation Engine)講座中,
從中國的角度講談。(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報導)麻省理工學院(MIT)日前舉行第七屆首席信息官會議(CIO Symposium),主題為「上看成長,下看結果(top line growth and bottom line result)」。主講者大都認為,今日的信息官,功能不再僅限於控制、管理公司內部資訊,更重要的是能否發揮創意,連接外部資源,給公司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                   包括MIT資訊系統研究中心主任Jeanne W. Ross,MIT媒體實驗室主任Frank Moss,MIT數位商務中心主任Erik Brynjolfsson等人大都認為,在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觀念復興,個人或公司資料常常儲存在遙距地點的這新一波資訊改革中,如何界定、確認資訊的擁有權,保護個人隱私權,將是未來發展相關科技上的一個重要議題。 MIT科技及資訊服務主管Marilyn Smith還認為,未來的資訊科技產業在優化生產力上,將從測量、實驗、定型、複製等四方面來進行。近年來流行的社交媒軟體(social media),為資訊界提供了極佳的可分析數據。          
             Frank Moss還指出,未來的信息科技發展關鍵問題應該是,在工作崗位上的人是否能利用資訊科技來改變他們所做的工作,以及改良他們用來達成工作任務的工具。 他們也都指出,資訊科技並不是科技公司的專利,例如康寶湯這樣的民生食品公司,也一樣利用資訊科技來創新公司的營運環節,甚至整個結構。 當天的電子醫療(eHealthcare)講座,還有出席者提到,在產品安全性,以及資訊保護隨著發展成熟而更加完善之際,人為失誤才是更大的危機所在。 
           本年度的 MIT CIO創新領袖獎給美國總服務公司(U.S.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首席信息官凱塞柯文(Casey Coleman),以及JCPenney的首席信息官暨執行副總裁倪倫(Thomas Nealon)。理由分別是凱塞柯文促使歐巴馬政府推行雲端計算計劃(Cloud Computing initiative),倪倫為JcPenny公司成功引進從門口到貨架的商品系統,不但增加了效率,也讓公司有更多時間服務客戶。麻州總醫院的首席信息官James Noga則是最後的三名入圍者之一。 
          MIT CIO會議,從2009年起,有創辦國際數據自動化(International Data Automation)公司的榮光輝(Graham Rong),擔任共同主席。藉由他的參與,MIT CIO會議中多了不少華裔面孔。榮光輝還是MIT史隆管理學院校友會波士頓分會董事。今年的會議中,義工包括倪曉雨,Jason Lin。講者則有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會主席李大西。


軟通動力信息技術公司執行副總裁彭強(左)和榮光輝(右)與會。
(周菊子攝)








星期四, 6月 17, 2010

哈佛音樂廳內九合唱團中西共鳴

九個中西合唱團日前在哈佛大學珊德斯劇院中各唱各的調,又互為對方打拍子,讓哈佛大學珊德斯劇院在這大波士頓第一屆社區合唱節中,成了中國民謠、歐美古樂、俄國小調或猶太旋律互相輝映的音樂無國界展場。
其中的海南愛樂女子合唱團(China Hainan Women’ s Philharmonic Chorus),來自地球另一邊的中國。他們在演唱「孟姜女」、「流水戀歌」、「永遠的邀請」等三首歌時,不但有舞步動作,還藉著身上所穿服飾,做現場變化,從發亮寬大紅袍,搖身一變成為胸前印有京劇臉譜的長袍,再在肩頭一揭,又變成水藍綢衫,讓觀眾不但得為她們唱得好鼓掌,還得為他們的善於服裝變化叫好。
過去這廿、三十年來,大波士頓華裔人口大增,合唱團也如雨後春筍,大大小小的,數目難計。他們平日各有指揮與團隊,只偶而因應社區需要,才組成大合唱團。但那都是華裔合唱團之間的互動,日前這場中西合璧的合唱團交流,在同一場地輪番上陣,演唱語言、曲調內容南轅北輒的歌曲,這倒還是第一次。
在大波士頓地區擔任合唱團指揮已有十數年歷史的波士頓東方傳統合唱團音樂總監喬萬鈞,感慨的在大波士頓第一屆社區合唱節場刊歡迎詞中指出,舉辦這樣一個展現不同文化,促進交流的合唱節,多年來一直是他的一個夢。他的這個夢也在周雲深、孫京、李少娜、Dick Calandrella、寧可等一批愛唱歌的人組成委員會,張羅籌辦下實現。
當晚參與表演的合唱團體包括,波士頓東方傳統合唱團、海南愛樂女子合唱隊,北美合唱團協會等華人合唱團,以及昆市合唱協會、大波士頓代際合唱團、波士頓合唱團、分享一首新歌,歡喜的樂章合唱團,波士頓猶太社區合唱團Koleinu等。
這些合唱團各自演唱不同地域的民謠、小調或特色歌曲,從中國民謠、歐美古樂、俄國小調到猶太旋律,既讓人在短時間內欣賞截然不同的樂章,也彷彿讓人在同一舞台看盡老幼中青,黃黑或白,環肥燕瘦,美醜智愚的人類種種,感覺非常特別。
當晚各合唱團演唱的歌曲包括,波士頓東方傳統合唱團演唱茉莉花、趕牲靈、遙遠的小漁村,展現中國地方民謠特色,北美合唱團協會的牧歌,去一個美麗的地方。
成員絕大多數都已滿頭白髮的昆市合唱團,演唱「這是我的歌」、「和平的方法」等教會詩歌。波士頓合唱團的日本歌「寂寞橡樹」,分享一首新歌唱的俄國歌(Oy po-nahd Volgoy),歡樂的樂章合唱團唱的德國古典樂曲「精細夜(O Schone Nacht)」,美國黑人靈魂歌曲「罪人(Sinner Man)」,波士頓猶太社區合唱團的希伯來語祝酒歌Kiddush,「如果我不是我自己(If I Am Not for Myself)」等等。
第一屆大波士頓社區合唱節最後是在各合唱團派代表合唱「世界一起唱」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