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7月 05, 2006

台美成棒友誼賽 「中華加油」不足 一分飲恨



今年的羅德島州慶祝美國七月四日國慶活動,別添新意,昨()日在羅德島州普塔基(Pawtucket)市有上萬個座位的麥考伊(McCoy)體育場,上演一場美台棒球友誼賽。

不過這場賽事還頗吊人胃口,賽到一半,突然大雨滂沱,工作人員急急忙忙為草地上蓋一層膠布。觀眾坐在場中等雨停的等了近十五分鐘,才歡呼迎接繼續進行的比賽。

為增加慶祝美國國慶的節慶氣氛,也表達國際友誼賽的味道,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特地邀請胡炳超少林洪家舞獅隊,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紐約文化藝術學院等機構,舞龍、舞獅、跳山地舞,在比賽開始前先熱場,也為現場增添中華文化氣息。辦事處也特地敦請羅德島華人協會的葉超、吳子平等人協助與當地球隊等的一應連繫工作。

在美國職棒波士頓「紅襪隊」所屬小聯盟Pawsox球隊所在地McCoy棒球場進行的這場比賽,開幕式時,先由紅色古裝的旗隊開步,帶領Foxboro童子軍第七隊撐著巨幅美國國旗進場,Paw紅襪隊代表,美國成棒國家代表隊總經理Eric Campbell,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以及美台兩隊隊員接著進場後,由來自台灣的波士頓音樂學院大三學生陳雪芬,美國伯金斯(Perkins)盲人學校學生John Castillo分別演唱中美國歌後,兩隊交換禮物,楊國棟開球,友誼賽就正式開打了。

昨日球場雖未坐滿,但觀眾陸續到場,七點多時,已有至少數千人的座滿六成。美台雙方各有忠實加油觀眾,不時在看到好球時驚呼、鼓掌,中場休息時也再熱門音樂的帶動下,拍和鼓掌,甚至排起人海波浪,氣氛熱絡得很。到場的華人雖不能和美國觀眾比人數,但喊起「中華加油」時,聲勢可一點也不輸陣。包括台灣同鄉會幹事張啟典夫婦,國泰銀行貸款部副總裁劉志偉,颱風壘球隊的蔡高進等人,到場的華人雖然坐得並不集中,但加油時互相呼應得倒也很不措。辦事處新聞組組長王億,這天也當起了臨時攝影師,拿著攝錄機猛拍。

台灣成棒隊執行教練葉志仙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台灣成棒隊和美國大學聯盟隊簽有集訓合約,每年都會互派代表隊,到對方領土進行集訓,除了自付機票及往返交通費外,食宿費用都由地主隊負責。這趟他們來紐英崙,七月三日先在北亞當斯(North Adams)俱樂部和當地由大學生球隊進行了一場友誼賽。昨日則是和美國聯盟代表隊進行友誼賽。稍後七月中,他們將轉往荷蘭,為八月份在古巴進行的第三屆世界大學隊錦標賽做準備。

葉志仙指出,台灣每年都甄選出一組代表隊,派往國外集訓,以期年輕的成棒選手們可以增加國際比賽經驗。這趟來美集訓的球員包括隨隊教練包括郭李建夫、林琨瀚及龔榮堂等過去大家耳熟能詳的職棒知名球員。他說,目前台灣共有十五隊大學棒球隊,台電及合作金庫等兩隊企業棒球隊,另有六隊職業棒球隊。派往參加2008年奧運賽的隊伍,將從這些隊伍成員中甄選出來。

台灣成棒代表隊將在七月四日至十二日之間,日分別在羅德島州、南卡羅萊納州及北卡羅萊納州等地,和2006年大學明星隊(NCAA)組成的美國代表隊進行共七場友誼賽。

星期一, 7月 03, 2006

七月到九月「牛遊行波士頓(CowParade Boston)」



國慶假日期間,除了聽音樂會,欣賞煙花,遊覽波士頓風景、歷史古蹟之外,如果你有閒、有興致,不彷整個波士頓,到處走走,看你能找到幾頭牛。

從六月中開始,世界最大型的公共藝術活動,來到了波士頓。

這命名為「牛遊行波士頓(CowParade Boston)」的活動,在波士頓市內的公園、廣場、街道,以及沿著自由徑(Freedom Trail)的各個景點,陳列出近兩百隻真牛大小的彩繪牛雕塑。

「牛遊行」於1999年始自芝加哥、紐約,2000年在堪薩斯及,2001年休士頓,2002年在倫敦。每年都不斷擴展,迭有創意。

九月初展覽結束時,主辦單位將於九月廿一日晚上六點至十點,在柯普利廣場瑪利奧酒店(Marriott Copley Place)舉辦拍賣會,現場拍賣其中五十隻牛,其餘的牛,則會上網拍賣。得款捐給達娜法伯癌症機構(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吉米基金會(Jimmy Fund)

猜猜看,這幾頭牛放在波士頓的那裏。

桃園縣蘆竹鄉獅子會獲選為世界最佳分會

波士頓華埠獅子會會長余麗瑛(左三)、柏克萊台灣商會副會長林政原
(左一起)、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葛家榮、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
辦室處處長楊國棟、台灣立委徐國勇、波士頓經貿學員聯誼會會長
游勝雄等人歡迎國際獅子會台灣總會
300G2區總監趙克毅(左四)
桃園縣蘆竹鄉獅子會會長趙永源
(右二)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挾著榮獲國際獅子會2006年世界最佳分會榮譽,桃園縣蘆竹鄉獅子會一行30餘人,七月一日凌晨抵達波士頓,參加第八十九屆國際獅子會世界總會年會,當晚就與本地波士頓華埠獅子會,以及一眾商會團體代表在帝苑酒樓聚會慶祝。

        身為國際獅子會台灣總會300A2區總監的台灣立法委員徐國勇,當晚原在新醉瓊樓與台灣同鄉會等僑團聚餐,也特地過檔道賀。

波士頓華埠獅子會會長余麗瑛(前黃衣者)與一眾華埠獅友,僑教中心主任
葛家榮
(右一)一起,歡迎國際獅子會台灣總會300G2區總監趙克毅(右六)
桃園縣蘆竹鄉獅子會會長趙永源
(右四)
       國際獅子會台灣總會300G2區總監趙克毅,桃園縣蘆竹鄉獅子會會長趙永源,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葛家榮都表示,在國際獅子會成立近九十年的歷史中,這還是台灣第一次獲得「世界第一」的榮譽,實在非常難得。

       趙永源更進一步指出,世界總會在全世界分有七大區,往年每區都有一個最佳分會,因此共有七個最佳分會。但今年世界總會改變辦法,從世界各地區向總會申報的二千多個分會中挑選了三名入圍者,再做評選,因此今年該會的奪得第一,是真正只有一個的「世界第一」最佳分會。他也表示,中國獅子會從1926年在天津成立以來,迄今還沒有任何一個分會、區或總會在世界總會中獲得過榮譽,他為該會全體會員的努力成果感到驕傲非常。

      根據國際獅子會網站上的資料,國際獅子會在全世界197個國家、地區設有46,366分會,共有會員約140萬人。趙克毅擔任總監的300G2區,是台灣總會十五個副區中的一區,其轄下共有61個分會。全台灣約有800多分會。

      趙克毅說明道,桃園縣蘆竹鄉獅子會今年能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是該會在會員增長率,社會服務活動,以及善款募集上,都有卓越表現。趙克毅也指出,在台灣的獅子會,加入成為一般會員,須繳交的年費平均為三萬元台幣,一年中為各項活動捐款,少不了也要一、二萬元,還要為參加活動撥出時間、耗費精力,在台灣經濟景氣近年大不如往的情況下,要招募會員,很不容易,有些分會為此還把入會費降低到二萬元、一萬多元的都有。但蘆竹鄉獅子會不但會員人數增長一倍有餘,還在去年募集到約五百萬美元善款,表現非常亮麗。

       趙永源也侃侃而談道,該會會員人數從67人增加到158人,善款籌募成績也很好,但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該會不但辦理急難救助、視力檢查、捐血等活動,推動建立環保意識、向青少年宣導法治觀念,呼籲人們關心健康的為婦女做子宮癌抹片檢查,更在辦集體活動時,會員穿著整齊的獅友服,人多勢眾的建立起非常好的形象。

       一日晚到賀的大波士頓本地團體包括波士頓華埠獅子會、波士頓經貿團體,新英格蘭台灣商會、柏克萊台灣商會、波士頓經貿學員聯誼會及波士頓全僑民主和平聯盟等。

     國際獅子會世界總會第八十九屆年會原定在紐奧良舉行,但卡翠娜颶風摧毀了當地城市設施,來自該會分佈世界各地197國的15,000名會員,於是改在波士頓聚會,從六月三十日到七月四日,安排有一連串活動。

     其中的高潮之一,是七月一日早上舉行的「國際大遊行」。來自世界各地的獅友們紛紛穿上各自的傳統服裝,,從麻州大道一路遊行到波士頓廣場,沿著波約斯頓(Boylston)街,展現出多采多姿。由於來自台北的陳丕哲競選國際獅會董事(International Director)席位,遊行隊伍中還見到他的拉票告示牌。

       桃園縣蘆竹鄉獅子會昨()晚在國際學院接受頒獎,成為國際獅子會世界總會「2006年世界最佳分會第一名」。

星期日, 7月 02, 2006

華埠主街沿街擺盆栽美化街頭



在迎接七月四日的美國國慶假日前夕,波士頓華埠的菲利普廣場,夏利臣街、尼倫街、乞臣街,華盛頓街等地,昨日(六月三十日)增添不少綠葉花影。

華埠主街計劃經理何陳素珍昨日一早八點半,就和先生何光遠在街頭等Raso園藝公司把廿五盆大盆栽運到,隨後並在主街董事陳毓禮、李洪文,以及黃述沾,波士頓警察翁天生等人招呼下,把一盆盆高約四呎,內栽常青柏樹,襯以蕨類植物,以及各色小花植物的盆栽,沿街擺開。

何陳素珍表示,華埠主街向波士頓市美化市容補助計劃申請到一萬元經費,將逐步以盆栽來美化華埠街道。這筆經費除了將分批購買盆栽外,並將用以聘請Raso公司每週為盆栽澆水,以維護盆栽植物的生命與美麗。

昨日已沿街排開的盆栽,包括菲利普廣場六盆,夏利臣街八盆,乞臣街六盆,必珠街兩盆,華盛頓街雙樹酒店附近四盆。

陳毓禮表示,稍後他們將呼籲商家、民眾認養這些盆栽,由認養者來為盆栽定期澆水,甚至更換盆栽內的花木,藉以鼓勵華埠眾人一同關心華埠街道景觀。

這些盆栽「個頭」不怎麼高大,數量也不夠多,分散放在街道上以後,並不那麼顯眼。經過的民眾,有人表示聊勝於無,有人則擔心,不夠重的盆栽,大概在華埠街頭「生存」不了幾天,就被移得不見蹤影。

一名經常出入夏利臣街六十五號大樓的民眾表示,要美化華埠街頭,根本之道是要喚起所有華埠商家,以及路人、遊客,等車接送的餐館打工人等的道德良心,不要亂吐痰,亂丟垃圾、紙屑,煙蒂,華埠街道景觀,馬上可以大為改善。

這位民眾還指出,每日一大清早,在波士頓市府清掃過後,華埠街道其實還蠻乾淨的,但早上十點過後,街道就已不成「人形」了。如果大多數的華人自己不關心華埠形象,不肯先從清潔做起,擺盆栽之類的美化行動,只是形式而已。

圖片說明:

華埠主街計劃經理何陳素珍昨日為美化華埠搬盆栽。

昨日一大早,陳毓禮(右起)、何光遠、何陳素珍、黃述沾、李洪文等人為美化華埠擺盆栽活動助陣。

梅大衛揮別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


與全體職工在2005年成功籌得五百九十萬元,蓋成一座樓高五層,佔地二萬餘呎,讓華埠內非牟利服務機構幾乎全都羨慕非常的全新大樓後,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行政主任梅大衛昨日(六月三十日)揮手告別他服務了十六年以上的機構,轉往Hyams基金會,負責審核非牟利機構的申請資金計劃。
梅大衛對自己踏進社會工作後,兩度進出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有點感慨,不過他強調,離開現職,並不是離開華埠。儘管礙於利益衝突,在卸任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行政主任一職的同時,他不能留在他與華埠熱心人士一起創立的「華埠社區聯盟」,但他仍可保有「華埠信託基金會」委員的身份,將會繼續關心波士頓華埠,他成長的地方。
六歲時隨家人遷居來美,梅大衛當年落腳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波士頓華埠,在乞臣街與哈佛街的交界處。後來他家陸續搬到南端(South End)、牙買加平原(Jamaica Plain),但華埠是他的家外之家,是他在放學以後的逗留處。
他不諱言,早年的美國,地方上種族區隔分明,族裔間並不融合,大多數華裔家庭,父母為謀生活,關愛卻無暇照管子女,青少年們則感到在家受冷落,在學校或華埠以外地區,又經常遭遇挑釁,因而都把華埠當作是自己家,自己的地盤,非常同仇敵慨的結黨成群,以華埠保衛者自居。
是這樣的成長背景,讓他對華裔青少年與華裔移民父母的心境,有格外深刻瞭解,也促使他在就業、工作時,不由自主的一再回到華埠,一再以青少年、少數族裔為服務對象。
就連他即將轉任新職的Hyams基金會,資助對象也是波士頓市及雀喜市的低收入社區。
當年在布蘭岱斯(Brandeis)大學就讀時,梅大衛已在「華埠社區發展行動(Action for Boston Community Development)」打工。畢業後,從在華美福利會擔任就業輔導員,到在波士頓華人青年基本服務(Boston Chinese Youth Essential Services,現名為亞裔青少年服務)擔任青少年工作員(Youth Worker)他的第一、二、三份工作,也都在華埠
1982年到1987年是他第一度進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工作。那時候,這機構的名稱是昆士學校社區議會(Quincy School Community Council, Inc.)
那時候的梅大衛,其實工作經驗不多,昆士學校社區議會原本要招聘一名富經驗,會籌款的人。但結果,該會同時聘請了梅大衛和另一名西人,由兩人一起擔起了該會的營運大任。
後來他離開華埠,到牙買加平原社區學校(Jamaica Plain Community Schools)工作,再於1990年回到昆士學校社區議會擔任行政主任時,一名當年的董事會董事悄悄的告訴他,那位置,當年原本就是為他預留的。
但是從1988年到1990年間,他在牙買加平原社區學校(Jamaica Plain Community Schools)擔任首席項目發展員、區域協調員工作的經驗,對他後來的回到華埠工作,有很大幫助。其中讓他受益最大的,是他從該機構行政主任那學懂了「政治」,和政客建立關係的重要。
梅大衛還透露一個他守了多年的秘密,來見證他對「政治」的體會。在他回昆士學校社區議會擔任行政主任一職後不久,麻州大幅度刪減營運經費,該會轄下的托兒服務計劃,遭遇關閉危機。他打電話找當年麻州參議院議長威廉鮑傑(William Bulger)的助理幫忙。這一招,真的生效了。透過鮑傑協助,該會的托兒計劃成為當年同類機構中,唯一經費未被砍的服務項目。由於鮑傑當年要求他不要說出去,因此他也一直未告訴過任何人。
這段期間的工作經驗,還讓梅大衛嫻熟了推動族裔合作,謀求共識的能力。他回憶當年情景指出,牙買加平原號稱是多元化社區,但境內不同族裔各自聚居一隅,並不往來,社區學校轄下的不同分校,也幾乎是一校一族裔的彼此各自為政。但為把工作做好,他酌磨出如何令不同分部的同事放下歧見,為共同目標努力。
這經驗,讓梅大衛眼見社會在進步,華埠也在變,波士頓華埠從台山人主導,到廣東人居多,漸漸變成現在的國語人越來越多,越棉寮等其他亞裔也遷入,社區結構越來越多元化之際,和梅雪嫻等人一起,推動成立了華埠社區聯盟。
梅大衛強調,華埠機構之間,須要一個交流平台,交換資訊,增加效率之外,也可藉以培養出一個更團結的社區。他指出,當年,或者今日的華人移民來美,都是為了追求新生活,開闢新天地。當然不應該忘記,自己是新的大環境中的一份子,若要堅持保存「固有」的老舊華埠,豈不枉費自己為適應新環境所做的一切努力。該執著的,應該只是中華文化傳統的傳承
圖片說明: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成人教育班的老師們,難得聚在一起,趕在中心行政主任梅大衛(右四) 今日離任前合影留念。

星期六, 7月 01, 2006

「華埠建圖書館」爭得三萬五研究經費


華埠社區爭取圖書館的行動,昨(廿九)日傳出好消息。在波士頓市政府甫獲通過的預算案中,有三萬五千元經費撥作「華埠建圖書館」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

這一消息昨日在華埠坊間傳了開來,許多人都為此感到高興,表示這是個好開始,但也認為社區仍須繼續呼籲,爭取支持,不到圖書館建成,絕不罷休,才能確保為華埠爭回一個圖書館。

經由范王柳娥推動,到華人前進會青年組織員周卓文召集社區內年青人組成「華埠圖書館重回華埠之友」會,華埠社區爭取重建圖書館一事,在社區內進行了已有至少約二年時間。

周卓文與一眾青少年們,曾與波士頓公共圖書館董事會董事長,和占凱利、尹常賢等市議員都晤談過。不過一提到該在那裏蓋華埠圖書館時,大家就傻了眼。經過研究,前一陣子他們轉變了策略,先要求市府支持,做可行性研究,並爭取到波士頓市議長麥可弗拉賀提支持。六月十三日時,市議會特地專為建華埠圖書館一事舉辦了一場公聽會。

當天近百人的出席率,包括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華人前進會、華埠居民會、亞裔青少年基本服務、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華人經濟發展協會、昆士小學都派出代表發言、到場支持。

「華埠圖書館重回華埠之友」會更在會場放映了十六張幻燈片,指出波士頓市長馬連奧自己,在2000629日在奧斯頓圖書館破土典禮中都說過「圖書館是鄰里生活的中心」,但波士頓全市十一區現有廿七個圖書館,卻沒有一個在華埠。

圖書館之友會總結的圖書館在華埠歷史指出,1896年在泰勒街上建的圖書館華埠分館,是個運送站。1915年,圖書館搬到華埠的新地方政府大樓。1936年圖書館關門了。1951年圖書館重開。但1956年,由於中央幹道隧道工程,這圖書館就永久關閉了。迄今,五十年過去,華埠還沒見過另一個圖書館。

「華埠圖書館重回華埠之友」會為推動重建圖書館,在2001年時曾找349名華埠居民做了問卷調查,結果100%的受調查者,都讚成在華埠重建圖書館。受調查者中,62%持有圖書館卡,34%說因為英文不好,上圖書館有困難。29%說,是交通問題阻礙他們上圖書館。這些受調查者都預見如果華埠有個圖書館,就可以有雙語圖書館員,有中文報紙可看,有更多亞裔或亞美書籍、影音資料可看。甚至在這圖書館內還可設立電腦室,教民眾使用電腦,闢出專區供青少年活動,辦理協助青少年做功課的活動等。

他們也指出,目前人們談到過的可能建館地點,包括目前仍由昆士中學佔用,位於華人佈道會後方的A地段,已由亞美社區發展協會取得發展權的24號地段,25號地段,南灣(South Bay)區華埠牌樓,乞臣街與哈佛街交界處的波士頓華人基督教會廢棄丟空多年的舊址等等。

市府撥給的三萬五千元經費,將可供「華埠圖書館重回華埠之友」會就前述這些地點,以及其他可能適合地點,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圖片說明:

CC062906E-1

波士頓華人基督教會有意拆除的這舊址,是華埠圖書館看好的地點之一。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畢業典禮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昨(廿九)日中午十二點半及晚上六點,舉行了兩場畢業典禮,恭喜共十七名成人英語班學生更上層樓。

中午的這場畢業典禮,因為其中兩名畢業生,一個回了中國,一個回了台灣,只有五名畢業生出席,現場的學生親友少些,但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對他們一樣重視,特地邀請波士頓市政府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主任陳清音到場致詞,為他們的畢業增加隆重氣氛。

但整個畢業典禮,當然畢業生還是主角。曾肖貞、張潁、姚燕、黃秀團,以及昨天擔任司儀之一的鄺玉,從5A班導師樊美荷老師手中領過畢業證書及紀念品,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的年刊之外,還就他們在學期間,出席波士頓市議會為華埠圖書館舉辦特別公聽會,參與「爭取華埠圖書館」行動,做了一場幻燈片簡介。他們也宣讀了當天在公聽會上做證的證詞。其中一名從中國來,目前住在牛頓市的同學還說出一個許多人都沒想到的圖書館用途,那是如果華埠內有個圖書館,當她進城買菜時,就可以把子女送到圖書館去做功課,或者看課外讀物,更有意義的利用時間。

5A班同學也特地感謝協助他們參與「爭取華埠圖書館」行動的義工,現年六十多歲的阮南茜(Nancy Gwon Chui)

2003年畢業,又上完華美福利會ABE(成人基本英語班)課程,今年九月將進入邦克丘社區學院進修會計學位的校友施潔,昨日也應邀回校勉勵同學。年紀還輕的施潔說,四年前她剛到美國時,英文不好,連基本的和人溝通都做不到,常感十分沮喪,於是下決心要學英文。進了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後,發現教師、職員們幾乎全是雙語人才,對學生又都非常用心,讓她的英文能力與自信心一下子同時提高許多。她說,為了在照顧兒子的同時學好英文,她常得等到午夜,兒子睡了以後,才能做功課,但幾年熬下來,她竟也可以進大學修專業科目。她希望同學們都珍惜在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獲得的學習機會。她說「只要堅持,夢想就會實現」。

昨日中午的這場畢業典禮,由該中心四年級班老師張秀芳,以及5A班學生鄺玉,電腦班學生盧豔霞,以及老師Fred Benny擔任司儀。該中心成人教育課程副主任Sam Bernstein也以畢業只是未來學習的開始,「你們將建立起波士頓的新文化」來勉勵所有的畢業同學。

昨晚的畢業典禮,該中心邀來波士頓成人識字基金行政主任Joanne Appleton Arnaud致詞,2004年畢業校友,目前在華人醫務中心工作的陳小虹勉勵同學。

圖片說明:

CC062906A-1

曾肖貞(左起)、張潁、姚燕、黃秀團,鄺玉等5A班畢業同學和老師樊美荷合影。

CC062906A-2

波士頓市政府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主任陳清音,應邀到場致詞。

CC062906A-3

5A班老師樊美荷()代表同學感謝協助他們參與「爭取華埠圖書館」行動的義工阮南茜(Nancy Gwon C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