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二, 4月 21, 2015

哈佛教授謝曉亮獲生物醫學界最高獎 分享獎金五十萬元

有美國醫學界最高榮譽之稱的阿爾伯尼醫學中心生物醫學獎(Albany Medical Center Prize in Biomedicine and Biomedical Research),四月廿日宣佈,2015年大獎頒給斯坦福大學教授Karl Deisseroth和哈佛大學教授、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謝曉亮。
            由饒毅,魯白,謝宇等三人所創辦的“賽先生”指該獎是美國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生物醫學大獎之一。單分子學奠基人,也是活細胞中單分子研究開創者的謝曉亮,是這大獎的首名華裔獲獎者。
            阿爾伯尼醫學中心在網站上公佈的新聞稿指出,該獎是由已故美國慈善家希爾威曼(Morris Silverman)於2000年設立,自2001年起每年頒發一次,獎金高達五十萬美元。今年的頒獎典禮,預定於五月十五日(週五)在紐約州的阿爾伯尼舉行。
            阿爾伯尼醫學獎全國評選委員會主席Vincent Verdile表示,謝曉亮及Karl Deisseroth這兩名學者得獎,是因為他們看到了生物醫學界對新科技的需要,進行研究,並實際發展出這些科技。今世界各地的研究員,都在使用他們的技術,包括創新的成像及測序,讓人更快認知許多以前神秘的生物功能,尤其是大腦方面的功能。
該新聞稿指出,謝曉亮使用由光導致的訊號,諸如螢光,來探測活細胞裏以前看不到的分子。他的開創性實驗,1998年時科學雜誌曾經形容過,2006年的科學及自然雜誌也報導過,使得人們第一次能夠在活細胞裏,一次看一個分子的的基因表述,容許人們以前所未有的層次來研究基因規則。
謝曉亮所率研究團隊,最近還發展出單細胞的全基因組擴大方法(single-cell 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 method簡稱MALBAC),容許人們在單個癌症細胞中找出基因改變的地方,對單細胞基因組做出極大貢獻。這種方法已被用來在體外受精時挑選健康的胚胎。
            “賽先生”指出,迄今共有廿三名科學家得過此獎,其中有三人在得獎時已得過諾貝爾獎,五人在獲得阿爾伯尼獎之後,再獲得諾貝爾獎。
            謝曉亮告訴“賽先生”,他的實驗室主要貢獻有三,一是基礎研究:在單分子水平上理解的動力學反應及定量描述細胞基因表達和控制;二是技術發明:DNA測序新方法和快速靈敏的無標記光學成像技術,在醫學檢測上有重要應用;三是培養人才,已培養了20多名​​博士生和50多名博士後,他們或者在美國大學當教授,或者投身高科技業,其中有些人可能成為未來科學技術上的領軍人物。”
謝曉亮1962年出生於北京,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San Diego)分校化學系博士學位,1990年至1992年在芝加哥大學化學係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2年加入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其後當上首席科學家。1999年他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2011年5月3日,已是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Mallinckrodt講席教授的謝曉亮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成為大陸留美化學領域科學家中獲此殊榮第一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