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1月 24, 2015

中國名門閨秀、海報女郎現身 MFA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MFA)刻正展出“名門閨秀或海報女郎(Court Ladies or Pin-Up Girls)?”,藉著溯自十一世紀北宋徽宗趙佶“搗練圖“到廿一世紀的廣告海報等三十餘幅作品,引人思索在繪畫世界、現實社會中的女性地位轉變。
            這一展覽已從去年十二月廿日開始展出,將展至今年的七月十九日止。
            設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亞洲部一個角落的這展覽,佔據空間不大。三十餘幅作品包括繪畫,印刷品,海報,照片等不同種類影像,既有十一世紀北宋徽宗趙佶的“摹張萱搗練圖“,也有1930年代的廣告海報,手工著色美女圖,廿世紀的政治宣傳畫報,以及十八世紀的春宮圖等等。
            參觀者一進門,迎入眼簾的就是策展人,該館中國美術科主任白鈴安(Nancy Berliner)最希望人們欣賞的宋徽宗“搗練圖“。
            白鈴安透露,該館1912年起就收藏了這幅搗練圖,但迄今只拿出來展覽過幾次,2012年做了復古維修。當年人們認為那是描繪唐代婦女搗練絲綢,展現工作情景的畫作,但最近有研究當年情色詩詞者把搗練比作性行為,指那畫作猶如藉著婦女為男人裁製衣裳做準備,來顯示她們對男人的渴望。
            展場裏的第一幅說明指出,十一世紀的藝術評論家郭若虛說,婦女的形象應該充滿可愛魅力,也有嚴肅,純潔的樣子,但這展覽的重點不是女人,而是男人的想像或希望的女人形象。畫這些畫的,全是男人。
            白鈴安指出,關於“搗練圖“的新詮釋引人重新審視中國古畫。掛在展場入口正面,1736年的“八美圖”,就是其中一例。一直以來,人們認為那是清朝一名藝術家中八名妾侍的畫像,新發現卻指出,那可能是掛在餐廳或酒館的妓院廣告。證據之一是其中一名女子拿著“佛手”,這中國做愛的象徵物,透露了他們妓女的身份。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共有140多個藝廊,收藏有五十多萬件藝術品,其中有8個藝廊展出中國物件。白鈴安坦言,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是她從青少年時期就已喜愛非常的作品, 最近出現的新詮釋,讓她想到MFA內最初是為畫作中所展現室內裝潢而收藏,有不少婦女在畫中,以及1930年代的上海廣告海報等博物館收藏品,各自陳現了繪畫者對女性的想像,因而有了這讓人一覽橫跨幾世紀,中國男人眼中婦女形象的展覽。
            除前述展品外,展場中還有1821年以前繪製的“秘春(The Secret Spring )”,1925-30的王逸曼《請用卜門肥料》,1968楊順泰 《棉紡廠女工》,1974年的楊順泰《操作練兵為革命,紡紗織布為人民》等。
            其中當代藝術家洪磊於2002年創作的“金瓶梅”插畫,則是MFA的最新收藏品。
            白鈴安指出,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現有中國陶器,中國傢具,中國古代銅器與玉器,漢及唐代,墓碑,佛雕,亞洲繪畫,中國及世界等八個中國藝廊。該館有意擴建中國館,刻正籌辦辦理籌款活動。

圖片說明: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中國美術科主任白鈴安(Nancy Berliner)站在“搗練圖”(前)和“八美圖”(後)中間。(菊子攝)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名門閨秀或海報女郎(Court Ladies or Pin-Up Girls)?”展覽。(菊子攝)

            楊順泰的《操作練兵為革命,紡紗織布為人民》,展現的是1949以後中國大陸的婦女陽剛形象。(菊子攝)

            十一世紀北宋徽宗趙佶的“摹張萱搗練圖“。(圖由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提供)

            八美圖。(圖由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