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6月 01, 2013

波士頓亞美電影節短波賽 鼓勵社區拿起攝影機

亞裔文化資源中心(AARW)的波士頓亞美電影節和公路村租戶聯誼會合作,530日晚在公路村社區室,舉辦「短波:塑造我們的社區(Short Wave: Shaping Our Community)」放映會,預告102427日,正式舉辦本年度的波士頓亞美電影節(BAAFF)
            波士頓亞美電影節(BAAFF)籌辦人甄翠嬿            ,助理主任陳曉瑩表示,今年的「短波」活動,共收到20部短片。她們一早在網上宣佈了評審挑出的4部入圍影片,請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影片。該片將自動入選進本年度的波士頓亞美電影節。
            她們指出,亞裔美人在美國人的所有生活層面,各行各業中,都早就掀起過風浪,但是亞裔美人的故事,卻在美國的一般大眾中失落了。波士頓亞美電影節因此舉辦「短波」活動,希望藉地方上自行拍製的短片,呈現出亞裔美人的故事,以及亞美社區的經驗。
30日晚,她們在公路村(Castle Square)放映其中15部片,報告3名評審,WGBH世界頻道執行製作人暨評論組經理Chris Hastings,開設製作公司的Julie Mallozzi,秘密亞裔男創作者Tak Toyoshima,都是經驗豐富者。
陳曉瑩當晚宣佈,「短波」活動共有409人投票,得票最高的是韓裔的Minhae ShimDaniel Roth兩人所拍的「顏色理論(Color Theory)」。他們倆在33天內遊訪30州,拍下包括猶他州蘑菇岩等沿路風景,並藉由他們是不同族裔的一對伴侶這關係,展現族裔、身份及歷史記憶等議題。
其他的3部入圍影片為,阮鴻安(Hung An Nguyen)的「找到內心激烈的亞裔同性戀者(Finding the Fierce Gaysian Within)」,Jeffrey Lin拍的「養育艾瑪(Raising Emma)」,以及Mary Ouk的「我的鞋結(The Knots of My Shoes)」。
阮鴻安的短片,講述自己做為一名年輕的亞裔同性戀者的成長經驗,以及他如何在榜樣人物的幫助下,從有如壁花變得敢於激烈表達自我。
Jeffrey Lin的影片描述一名從孤兒院被美國家庭領養到芝加哥,如今已長大,升讀大學的中國女孩的生活經驗。
Mary Ouk把她個人身為亞裔,又患有腦癱殘障,在成長過程中遭遇各種歧視,臆斷,種族主義對待,以及做為殘障者所面對的各種生活困難,一度讓她想放棄生命、自殺等經歷,拍成了短片。故事是從她鞋子上那特殊的鞋結開始。
參加「短波」活動的拍片者中,有許多人都是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亞美媒體文學(Asian American Media Literacy)」課的學生。其中的余詠欣,以「我的承諾(My Promise)」,把父親中風,行動不便後,她與父親之間的交流經驗拍了下來。她指出,上課之前,許多同學完全沒接受過拍片訓練,但一學期下來,都能從編劇、掌鏡、剪接、甚至配音的自行完成一部短片,感受到用影片講故事的力量。
當晚一名聲稱自己也是拍片的人表示,麻大學生們拍出的影片,感染力都很強,讓人很感動,或許應該送去更多不同的電影節參展。
當晚放映的15部短片,有的只有幾分鐘長,內容包羅萬象,有黃千姬的「亞裔婦女促進健康」,甄翠嬿的「你從那兒來?」,Yvonne Ng的「所以, 你是華人嗎?」,其中多部片與醫療、身心健康有關。
甄翠嬿當晚宣佈,波士頓亞美電影節今年已定十月2427日舉行,刻正徵求網頁製作,市場行銷、文宣、外展聯絡等領域的義工,以及支付津貼的電影節聯絡員。查詢詳情可上網www.baaff.org
 
圖片說明:

            甄翠嬿(左一)、余麗馨(左三)、黃千姬(左四),陳曉瑩(右一)、余詠欣(右二)Thary Lim (右三)Minhae Shim(右四)Henry Ho (右五)Mary Ouk()等活動籌辦人、參賽者合影。(菊子攝)

            Linda Thiem(左起)Joey NguyenHung Nguyen、余詠欣、Thary LimMarianne ChowHenry HoMary Ouk()等都是麻大亞美媒體文學課的學生。(菊子攝)


            拍「顏色理論(Color Theory)」得短波獎的Minhae Shim()Daniel Roth()(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