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6月 15, 2013

BCNC要成長社區 迎新董事、合作夥伴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613日晚在波士頓基金會大樓舉行年會,報告新合作夥伴波士頓市區學院,引介朱嚴嘉娣等2名新董事,強調服務家庭,要「成長社區(Growing the Community)」。
            成立已逾40年的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在歷屆董事、工作人員努力下,營運越見規模。該中心董事會主席鍾潔姿強調,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家庭,家中各人往往各有不同需要,儘量照顧到全家每個人的需要,才能進而促成整個社區的成長。BCNC正從各角度朝這方向努力。
            BCNC在年會中,歡迎了兩名新董事,朱嚴嘉娣(Lorrayne “Dina” Chu),以及Tamara Pitta,董事陣容現為16人。朱嚴嘉娣現為Interise董事,在培訓非牟利機構董事成員、經營金融、零售及消費產品業上有將近30年的經驗。Tamara Pitta為哈佛朝聖者醫療護理機構的審核經理(Underwriting manager),也是南岸商會董事。
            波士頓市區學院(Urban College of Boston)院長泰樂(Michael Taylor)當晚應邀擔任BCNC年會主講人。他透露,當年大學畢業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經營康頓(Condon)社區學校,而社區學校正是波市社區中心的前身。他認為那是他曾有過,最好的一份工作,幫助打造了他的社區。
            泰樂指出,波士頓基金會董事長郭根(Paul Grogan)當年是社區學校的負責人,在郭根領導下,社區學校從以體育、游泳為重心的機構,變成因應波士頓鄰里教育及社會需要的場所。
            在他看來,BCNC不只是在做教育、托兒或社區發展服務,更在為社區提供希望。就如他父母當年冒險來美國一樣,到BCNC求取服務的移民們,也都是為了希望有更好生活而來,到BCNC是為獲得適應新國度的語言技能及教育。
            泰樂引述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話,「我們被綑綁在同一個命運中,陷入無可逃避的互助網路(We are tied together in the single garment of destiny, caught in the inescapable network of mutuality)」,指人們的個人成長,無法脫離他們和家人、鄰居、夥伴的關係。
            泰樂表示,BCNC或波士頓市區學院都沒有足夠資源,來實踐、推行所有他們想要做的事,但攜手合作,他們可以服務社區的核心,兒童及其父母們。
            經由也在波士頓市區學院教課的BCNC愛群(Acorn)托兒項目主任Bernadette Davidson的穿針引線,波士頓市區學院今春在BCNC辦理以普通話教授的兒童護理課,已有18名托兒服務提供者上完了兒童成長及發展的第一課。夏季班也有22人註冊了。他們將協助這些學生取得全美認可的兒童護理資格,同時達到麻州發給托兒服務提供者牌照的要求。
            其中有2名學生,今夏結束後,將符合資格,成為麻州的領導老師。
            BCNC當晚安排了成人教育班學生Abdelmalik Drief致詞。20125月,他從阿爾及利亞移民來美,和早他10年來美的父親團聚。儘管他在阿爾及利亞已修讀土木工程兩年,但不通英語,來美後只能兼差打工,同事幾乎全是最多高中程度的西語裔人,溝通得用身體語言,讓他十分沮喪。經朋友介紹,他申請BCNC成人英語班,等了半年,終於在今年1月獲得許可入學。最近,他又獲猶太橋接大學職業服務項目(Jewish Vocational Services Bridges to College)錄取,預定7月入學,之後將於20141月升讀邦克丘社區學院,期望有天能獲得土木工程學士學位。

圖片說明:

            BCNC一眾董事及致詞嘉賓合影。左起及後排,朱嚴嘉娣、Tamara Pitta、馬以正、Michael Taylor、陳綽敏、邱治瑋、Chris Lam,前排右起,伍綺玲、李惠玲、Abdelmalik Drief、鍾潔姿、雷淑明、林秀貞、Betty Szeto、梅陳月嫦、謝鈺華。(BCNC提供,Vincent Hohn)

波士頓市區學院(Urban College of Boston)院長泰樂(Michael Taylor)()嘉勉BCNC學生Abdelmalik Drief,努力必有所成。(菊子攝)

            BCNC年會在波士頓基金會內舉行。(菊子攝)


            BCNC董事會主席鍾潔姿()、行政主任伍綺玲()歡迎新董事朱嚴嘉娣()(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