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4月 25, 2011

劍橋沙龍談新疆古信 5/1論愛心苦旅

劍橋沙龍四月的講座談新疆古信澄清一段歷史的來龍去脈,五月將時光拉回現代,訂五月一日邀兩名年輕的社會公益實踐家歐潔瑜、楊臨風講談「愛心苦旅——尋訪教育公平之路」。
      哈佛近東語言與文明系博士張湛日前在「劍橋沙龍」的第32次講座中,「從一封新疆發現的古信劄說開去」,以他個人世上沒啥事值得大驚小怪的滿不在乎語調,配合豐富圖片,把一件意外發現的新疆古信劄,如何揭開一段八百年前後歷史,說得饒有趣味。
      張湛指出,這古信劄是中國國家圖書館2004年收藏入館,來自新疆文書中的一件,不但保存完整,上面還有38行字跡工整清楚的希來伯字母。不過後來的考證卻發現,那其實是用希伯來字母寫的波斯語,和一百年前在新疆和田地區考察的匈牙利裔英國探險家斯坦因所獲得的一件殘破文書,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張湛藉圖片及考證資料說明,這古信劄上的文字,是年代最早的波斯語材料之一,對研究波斯語歷史,以及中國境內猶太人都很有幫助,它還澄清了800年前後,吐蕃、回鹘爭奪塔里木盆地控制權的一段歷史。
      當天主持會議的本地歷史學者陸惠風,引經據典的和張湛討論相關的考古研究發現及意義。
      本身是蒙古人的畫家莫逆,這天特地出席聽講,對新疆、蒙古一代的早年歷史變遷故事,聽得頻頻點頭,興味盎然。
      劍橋沙龍聯繫人吳啟佳會後發出通知,下一場講座訂五月一日(週日)下午三至五點,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聚會廳(2 Divinity Ave. Yenching Library, Harvard University)舉行,由魯楠主持,邀請兩位年輕的社會公益實踐家歐潔瑜、楊臨風講談「愛心苦旅——尋訪教育公平之路」。
      其中的歐潔瑜是西蒙斯(Simmons)學院大三學生,2007年五月,和六名女同學創辦了「遊子交流團」。迄今已發展至成員五千人,並於2010年創辦了中國大陸地區內,第一個附屬於獅子會的筆架山青獅分會。楊臨風則是哈佛大學大四學生,創辦了社會企業協會,一連兩年組織學生到北京農民工子弟學校支教,並正辦理「陽光書屋」計劃,要以廉宜電子書,幫助農村子弟獲得城市子弟一樣廣泛的教育。
      講座以中文進行,免費入場,聯繫可洽吳啟佳wujia0130@gmail.com。「劍橋沙龍」的博客/部落格為http://jqsl.blog.ifeng.com/

圖片說明:

      張湛講談新疆古信澄清的一段歷史。(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