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四, 12月 09, 2010

施正榮MIT談太陽能鼓勵工程師重社會責任

 CNN稱為「中國陽光之子」的全球最大晶硅組件製造商,無錫尚德電力的董事長暨執行長施正榮,七日下午在麻省理工學院中國能源環境研究會安排的講座中,暢言未來世界50%以上的能源將來自太陽。世界各國都應該培養更多有社會責任理想的工程師。
            這一講座由今年三月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的陳剛發出邀請,由陳雷、劉恒偉、楊穎霞等人創辦的麻省理工學院中國能源環境研究會(MIT CEER)主辦,麻省理工能源研究所(MIT EI),以及能源俱樂部(MIT Energy Club)協辦,把2006年成為胡潤榜中國首富,去年才因太陽能產業受挫,未能進入前十名,但仍以115億元名列中國第五十九位富豪的施正榮邀來,講談太陽能產業的未來前景。
           面對著座無虛席的MIT 54-100大講室內的數百名聽眾,施正榮,以「太陽能:我們分享的能源(Solar: Power We Share)」為題目,暢談他從澳洲回中國發展、創業的經過,他看好太陽能未來的原因,以及他對工程師應有理想,才能造福社會的期許。
            施正榮是1986年的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激光物理學碩士,1992年的澳州南威爾斯大學電子工程學博士。19921995年間,他是澳洲南威爾士大學光伏工程卓越中心的高級科學家,19952001年之間,他在澳洲的太平洋太陽能電氣公司(Pacific Solar Pty., Ltd.)擔任研究總監和執行董事,從事玻璃上的薄膜矽晶材料研發。
            施正榮說,其實他從來沒想過要回中國,或創業,有人提時,他還回應以澳洲天清地美,環境舒適,無意搬遷,沒想到因緣際會的結果,卻不但讓他留在中國,創辦了無錫尚德,還有著要為中國、世界提供最清潔,最有效率的太陽能,為綠色將來盡力的理想。
            施正榮在會中以幻燈片指出,無錫尚德的總部,大樓外牆可產生一兆瓦(1MW)的電力,2011年起,無錫尚德將研發採用錠及矽片做材質的太陽能解決方案,將來繼續研發太陽能多晶矽(solar grade polysilicon),追求二千兆瓦以上的生產規模,在科技上領先世界,在品質上有嚴格要求,要獲得國際認證,為顧客提供廿五年的發電保障等。
            其中的冥王星科技(Pluto)第二代,發電效率也已達20%。經過三個月的大量生產測試,他們認為是極具潛力的技術。其他的技術研發包括利用電漿奈米結構來加強能源轉化效率,為光伏(PV)成為基礎負荷電力(base load power)來源鋪路。
            施正榮指出,全世界都面對著環境與能源危機,但人口眾多,相對貧窮的亞洲,對能源的需求將遠高於歐美。根據英國石油峰值及能源安全小組(UK Industry Taskforce on Peak Oil & Energy Security)的估計,到2015年時,石油產量可能已經趕不上供應量了。
目前全世界的濃縮瓦斯(concentrated gas)中,俄國、伊朗、卡塔爾(Qatar)等三國海港的蘊藏量,佔了全世界天然瓦斯資源的57%;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2008年製作的「煤的真正成本(The true cost of coal)」報告指出,每年的外在環境、健康及安全(EHS)成本,不下三千六百億歐元等等狀況,都讓人憂心未來世界的能源需求解決方案。
根據德國環境變化顧問委員會的資料,未來世界中的可替代能源,太陽能將佔50%以上。施正榮認為以太陽能來解決能源問題,有十大好處。一是帶來綠化未來,二是利用沙漠、太陽的天然條件製造能源,來源不虞饋乏。三是在屋頂安裝太陽能板,可以就近獲取能源。四是為全球創造就業機會,其中60%的工作機會是一般消費者市場的安裝太陽能板。五是安裝及維修簡易。六是能因應尖峰期的需要。七是在因應需求上能有彈性。八是太陽能業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2010年的市場需求約為11千兆瓦,而無錫尚德約可提供1.5千兆瓦。九是相關科技不斷改進,每瓦電力成本,明後年應可降至一元以下。十是具可負擔性。
            他說,想到社會、國家、人類及未來,他就不得提出這世界需要更多有理想工程師的呼籲,希望工程師們不只把眼光放在科技研究上,還要放在為社會解決問題,改善人類生活上。

圖片說明: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左起)、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麻省理工學院中國能源環境研究會副會長陳敏杰、會長陳雷、活動策劃主任趙真龍、麻省理工學院能源計劃副主任Robert Stoner博士等人會後合影。(菊子攝)

            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在MIT演講。(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