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12月 15, 2010

美中藥協探討抗癌未來策略

美中藥協紐英崙分會(SAPA-NE)日前在麻省理工學院Tang Center中心舉辦癌症治療研討會,邀得五名專家分享血管、骨骼、腫瘤、DNA等方面的抗癌醫藥與治療發展。
這是美中藥協紐英崙分會(SAPA-NE)的第十三次科學講座,主題是「癌症治療:抗癌的未來策略(Cancer Therapeutics: Future Strategies for Fighting Cancer)」,會議主持是理強、林慶聰,應邀講談的專家包括波士頓兒童醫院血管科主任暨哈佛醫學院教授莫瑟絲(Marcha Moses)、布朗大學骨科(Orthopaedics)研究副主席暨美國國家衛生署(NIH)所創辦,羅德島醫院骨骼健康及修復的優異生物醫藥研究中心主任陳、輝瑞製藥(Pfizer)生物醫療及生物整合中心資深主任周斌兵,諾華帝(Novartis)生物醫藥研究公司腫瘤藥物發現執行主任華茂斯(Markus Warmuth)、千禧年武田腫瘤公司腫瘤臨床藥物發展醫學主任回愛民。
莫瑟絲談及經其實驗室所研發,已做臨床應用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ngiogenesis inhibitor),以及尿蛋白組織(urinary proteomics)做為辨識及證實人類癌症的不具侵犯性生物標記方面研究。她認為在治療癌症上,血管新生是個很有希望的突破口。
曾獲美國國家衛生署(NIH)頒給個別科學家獎,美國骨骼外科醫師學會Kappa Delta獎。他的研究重點在軟骨分子生物學、骨關節炎,以及機械輔導等。當天他談的是細胞趨化因子及受體在治療骨癌和關節炎等疾病的複雜機理。他的研究團隊已初步證明抗細胞趨化因子在動物體內的臨床藥效。
周斌兵指出,由於在治療造血及惡性腫瘤上,一個新的細胞標靶顯得很有希望,癌症是由引發腫瘤的細胞(俗稱癌症幹細胞)所驅動這假設,最近引起許多注意力。雖然在辯識、分類這些細胞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利用這些細胞來治療的期望卻很高。目前的一種假設理論是,引發腫瘤的細胞對傳統癌症治療法有相當的抗拒性,可能解釋了這些藥物在治療人體腫瘤上所有的限制。癌症研究界正在針對引發腫瘤細胞尋找治癌藥物及方法。他在會中說了幾種治療方法,以及支持那些做法的數據。
      回愛民以他廿五年的臨床研究,十年的腫瘤藥物研發經驗,暢談藥物應用因人,因症狀而異的複雜性。他認為抗癌藥公司必須在科技創新、企業文化上做整合,才有發展希望。
      華茂斯強調的是無藥效和抗藥性是導致抗癌藥療效不顯著的關鍵因素。他分享了諾華帝怎麼用假設來找可以下藥的節點,解決人體抗藥性問題的研發。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當天下午做會議的閉幕嘉賓,坦言他自己的專業,不在醫藥領域,應邀來講,有點勉為其難,但他可以說,生物醫藥這行是朝陽產業,在中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社會經濟已大幅度成長,硬體環境大致就緒,以及十二五計劃要促進社會和諧,將藉由中央政府補貼地方等方式,致力改善尤其是農村的教育及衛生條件,今後的五到十年,中國農村人民用藥量必定大增,有如美中藥協等醫藥業界高級人才,在爭取中國市場,協助中國政府改善人民可享有的醫療服務上,必將大有可為。

圖片說明:

      美中藥協紐英崙分會幹部和部份演講者華奧斯(前左三)、回愛民(前左四)、周斌兵(後左五)等人合影。(圖由美中藥協提供)

      周斌兵(左一)、回愛民(左二)等人也留在會中聽其他講者的講談。(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