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4月 30, 2010

文學講座談韓國尊關公 中國文學過渡

文化的衍生、融合,要怎麼定義,是許多文人學者研究的課題。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和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倫分會日前合作舉辦的講座,就探討起中國之內的文學與思想文化過渡,韓國的尊崇關公始末。
主持會議的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倫分會會長張鳳也以她赴韓國演講時的見聞為佐證,指「哈韓」風氣的一度盛行,或許源於韓國當年崇拜關公,關廟蓋得比中國還莊嚴雄偉等的努力,把中華文化發揚得反倒令中原人民都要「禮失求諸野」了。
那天的講座,由正在哈佛燕京學社訪問的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孫衛國,講談「朝鮮王朝關王廟創建本末与關公崇拜之演變」。
孫衛國引述經典考證結果,指出當年名為朝鮮的韓國,王室的尊周、尊明,到崇拜關公,既為感謝關公顯靈助戰,也藉以彰顯關公的忠義,以及朝鮮王朝和明朝之間關係的正統性。
目前在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的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堯,講談的是「從“文革”到“新時期”:文學与思想文化的過渡狀態」。
王堯認為,中國的文學分三個時期,1949到1966年,文革十年,以及其後的新時期。在這期間既有斷裂,也有連繫,包括老幹部式誇大個人地位的用詞,知識份子遭受迫害的故事,從過渡時期的各種思潮湧現,到與政治妥協,再進而為政治服務等等。
王堯指出,如果慣性的用冷戰時期思維來思考文學與思想文化演變的因果,很容易扭曲對政黨與改革的理解。過去這些年間興起的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各有其背景。
五月一日(週六)下午二點到五點,前述兩機構將再攜手,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聚會廳舉辦「春季中國文學演講會和書展」,邀王堯、馮宴、蔡欣欣、汪娟、李玲、姜雲飛、黃發有、鄭達等人講談。查詢可洽張鳳 changphong@gmail.com。


圖片說明: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倫分會會長張鳳(中)邀請王堯(右)、孫衛國(左)講談。(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