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四, 4月 23, 2009

長期情緒低落? 憂鬱症也是病,宜向外求助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餐福團契廿一日晚針對憂鬱症,舉辦健康講座。桃園療養院精神科醫師孫效儒以他廿多年的從醫經驗,解釋人們心中的憂鬱,常轉化為身體病痛來呈現,最佳治療方法,是以心理建設來調節各人在生活中所面對的各種壓力。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在最近這幾年中,察覺到州內有些華裔家長、子女有憂鬱症傾向,甚至有人嚴重到出現夜不能眠,情緒低落到想自殺的情況。但大多數人都只以為是個人情緒問題,並不知道這也是一種病症,特地情商該會執事宋建人醫師,邀來目前在哈佛大學公衛學院進修的桃園療養院精神科醫師孫效儒,主持一場憂籲症講座。
孫效儒先以經驗分享與討論,要求出席者想想個人所面對的壓力,長期壓力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個人是如何面對壓力,再說明壓力是指內外在事件或變化,超過個人能力所能負荷,產生認知、情緒和生理不適的感覺,並帶來身心的不平衡。
他指出,許多人其實原本無病,但心理因素影響,導致身體功能出現障礙,自律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都可能出現失調情況。或者由於心理上的不安導致焦慮,影響到個人的生活及工作能力。
由於憂鬱症是一種情感障礙疾病,並不是那種短暫會消失的情緒低沉,世界衛生組織已宣佈,憂鬱症和愛滋病、癌症,已同列為廿一世紀人類所面對的最重要三大疾病。全世界每天都有二千人以上自殺死亡,企圖自殺卻沒死的,高達六到八倍之多,其中因患憂鬱症而走上自殺這條路的比率還不低,孫效儒強調,認識清楚自己的壓力來源,並尋求解決辦法,才是最好的因應之道。他也勸出席者要有「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這樣的生活態度,以避開不必要的壓力,建立務實的人生目標,肯定生命的意義,規律生活與時間安排,果斷的解決問題,維繫親情與友誼,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充足睡眠,適當休閒,放鬆心情,找專家協助或指導等原則來面對壓力。
他舉例指出,外在事件會令人產生內在緊張的壓力,包括考試不理想,親友傷亡,生意失敗,破產,野心大,好勝心強等,一般來說壓力來源有生理、心理、環境、角色發展、人際關係、社會文化等六大類。人類也都有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自我實現等需求,一旦這些需求無法滿足,壓力也由此產生。
例如生理上的口渴、飢餓、疲倦、疼痛、睡眠問題;心理上的感到危險、受威脅,不受尊重,沒人愛;環境上的噪音大,交通亂,空氣髒,住所狹小無隱蔽性,經濟拮据,角色發展上的上學、離家、結婚、生子、新工作,親人離家或死亡等都是壓力。
在成年人來說,壓力根源包括覺得人生缺乏意義,工作不穩定,期望過高,角色衝突,在期限下工作,工作負擔過重,不懂得放鬆自己,所處環境複雜或單調,不清楚的人際關係等等。
孫效儒也指出,人的性格一般可簡分為AB兩型,A型有成就競爭取向,有時間緊迫感,易被激怒並產生敵意,B型性格卻相反,悠閒自在,對很多事都不以為意。
孫效儒建議出席者以過去一個月內,有無出現下列九種情況,來測試自己是否面對著生活壓力。這九種情況為一,覺得手上工作太多,無法應付,二,覺得時間不夠用,得分秒必爭,三,覺得沒時間休閒,整天記掛著工作,四,遇到挫敗易發脾氣,五,擔心別人對自己工作表現的評價,六,覺得上司和家人都不欣賞自己,七,擔心自己的經濟狀況,八,有頭痛/胃痛/背痛的毛病,卻難於治癒,九,需要借煙酒、藥物、零食來抑制不安的情緒等。從未發生的算零分,偶而發生一分,經常發生兩分,若總分在零到十分之間,顯示精神壓力程度低,但個人生活可能缺乏刺激,個人做事動力不高。十一到十五分,則精神壓力中等,個人還可應付,十六分以上,就精神壓力偏高,應反省一下壓力來源,尋求解決辦法。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為協助餐館從業人員因應海外生活,四、五月份辦有系列講座,下一場為預定四月廿八日舉辦,由黃天佑牧師主持的「人生指南針/談天說地」,五月五日有黃頂生講談的「爸爸下廚來」,五月十二日有黃牧師與甄小莉主持的「人生指南針」。查詢詳情可洽401-722-8877。

圖片說明:

宋建人醫師(左)介紹孫效儒醫師。(菊子攝)

桃園療養院精神科醫師孫效儒回答聽眾提問。(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