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四, 6月 26, 2008

香港中西薈萃 迷人有道理 李歐梵出新書為英語人導遊



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李歐梵,昨(廿四)日應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邀請,講談他的新書「世界之間的城市─我的香港(City Between Worlds My Hong Kong)」。

聞風而來的聽眾,包括著名中國學者傅高義,譚若思,曾任台灣駐新加坡大使的胡為真夫婦等人,把費正清中心的S153座談室擠得滿滿的。

這場午餐座談,由哈佛費正清中心學者瑪麗高曼(Merle Goldman)主持。

瑪麗高曼在開場時笑說,當年李歐梵還是個研究院學生,竟把她書中的每一個註釋都查核了,當時就覺得這年青人不同凡響,果然後來很有成就。

李歐梵也笑應,當年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還是瑪麗高曼講的。

自認現在已不是學者,不在哈佛教書,可以自由暢所欲言的李歐梵,昨日也打趣的說,他要打破一切規則,邊吃邊講。

在哈佛任教十年後,2004年退休,遷居香港,並在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擔任客座教授,李歐梵這十年間在香港的生活如魚得水,不但在各大報章發表文章,也寫了一、二十本書。他在會後開玩笑的說,除了當樂團指揮外,他幾乎什麼都嚐試過了,還當演員,在一部談香港回歸的電影中擔綱十分鐘。香港的電影導演,許鞍華、關錦鵬等人,他全都十分熟稔,就連李安,他也和他吃過一頓飯。

但會寫這本書的起因,是上次回哈佛出席費正清中心五十週年的活動中,哈佛出版社找他寫一本關於香港的書。由於對象是沒時間看書的商人,或僅是對香港文化、歷史有興趣的人,書得寫得簡單易讀,於是他花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寫,修改又花了三個月,交稿後,出版社不斷和他商量,要求修訂,並精心配置該社實地拍攝的照片,整個過程花了兩年。

李歐梵笑說本來這書是不需要做研究的,但在撰寫過程中,他忍不住查察了一些歷史,然後一發不可收拾的,讓他對香港有了更深入了解,也讓他可以忠告式的說,香港從表面上看,是什麼都看不到的,必須要深入其中生活,才能領會這個城市的中西薈萃特色,有著處於各種事務之間的迷人魅力。即使香港今日已回歸中國,卻仍然因為一國兩治的關係,讓香港有著它獨特的光彩。

其中的一個特色是香港人幾乎都有多重身份,持有多本護照的人不在少數。

他說人們的記憶都很短暫,而香港從1920年代,到1970年代起,到香港回歸中國,中間有過巨大的轉變,他希望學者們能注意到,香港是鴉片戰爭的附產品(by-product),有過一段殖民地時期,當年統治香港的是英國人,都住在香港島的半山上,太平山下才是華人。一般人民是不問政治,只關心賺錢的。如今,統治香港的是華人官員及商界精英,但媒體自我檢查的噤聲,李柱銘、陳方安生、民建聯等政治環境的困惑不明,讓一般人民無所適從的也就繼續只關心賺錢。

李歐梵指出,香港有著很豐厚的歷史,很獨特的發展,早年在香港學醫的孫中山都曾說,他的一切都是從香港學來的(he learned everything from Hong Kong),在建立起電影王國的邵逸夫之外,1950年代湧入香港的一批知識份子,不會說英語,無法擠入上層社會,自行發展的創建了新亞學院等等,都使香港變得內涵更豐富。

李歐梵將於今日離波城,返香港。他表示,在香港不教書後,考慮回台灣定居,或許也為他的母校台大,做些回饋。

圖片說明:

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學者瑪麗高曼(Merle Goldman)()、費正清中心副主任朗納索拉斯基(Ronald Suleski)()為李歐梵()安排講談。(菊子攝)


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主任,正在撰寫一本關於鄧小平的書的傅高義()昨日特地出席李歐梵的講談,兩人並相約十一月香港見。(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