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10月 22, 2007

感謝資深員工、社區義工 為衛爾俊慶生

華人醫務中心慶祝三十五週年



華人醫務中心廿日晚在龍鳳酒樓席開三十五桌的慶祝成立三十五週年,並頒發領袖獎、人道獎,以及十五年到三十一年的服務獎,給一眾對華醫中心成長有貢獻的人。

包括唐哲君、李沛、向文義,當晚至少有三名創會理事到會,和該中心同仁及嘉賓們,一起慶祝華醫中心的熬過艱難,不但轉虧為盈,還自置物業,擴大了在昆士市的服務。

據熟悉華人醫務中心的人表示,創立於1972年的華人醫務中心,經歷過不下鄭板橋、陳林彩真、梁Peggy,以及衛爾俊(Eugene Welch)等數名行政主任。其中在衛爾俊接任後的過去這八年中,轉變最大,不但華醫中心的場地、設備改善、擴大許多,華醫中心員工的薪資、福利也獲得調整。員工們為服務社會,甘願領低薪的情況也漸獲改善。

華醫中心為此在慶祝三十五週年時,特地挑選衛爾俊的六十四歲生日這天,舉辦慶祝會。

衛爾俊在報告中心的營運概況時指出,該會去年終於搬進已買下的昆士市漢考克(Hancock)435號門診中心。在那佔地約一萬平方呎的服務場地內,為大約九千名病人服務。

在過去這八、九年間,該中心花了不下七、八百萬元,翻修設備,增聘員工。包括昆士市,華盛頓街885號,以及南街145號等該中心的三個場地,估計目前共有員工175人,病人二萬名,看病次數十二萬一千次。但服務對象仍然有約75%年收入在聯邦貧窮線的200%以下。

廿日晚,獲得領袖獎的貝絲以色列醫院(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社區福利主任Ediss Gandelman,以及獲得人道獎的華醫中心Ob/Gyn項目主任Martha Jane Hackett等人,都在得獎致詞中提到華醫的歷史,提到中西文化的不同。

Martha Jane Hackett還提到和該中心最早期員工之一,也是當晚五名獲得服務滿廿六年至三十一年獎者之一的Christine Wong,提及她們當年在哥倫布街上協助一名婦女生產的驚險情況。

當晚出席在座,獲廿六年至三十一年服務獎的員工,分別為華醫中心昆士診所主任穆培莉、課餘活動中心主任溫朱曼妮,以及能操金邊話、越南話、法語、台山話及國語等五種語言的方彩文。她們異口同聲的說,華醫中心是個溫馨的大家庭,每一個人都抱有為社會服務的熱心,早年即使收入比其他醫療機構的同行低,但沒有人在意。只要眼見那些獲得服務的人,身體健康了,家庭安穩了,生活逐漸步上軌道,她們就滿心喜悅。

在華醫中心服務了近三十年的方彩文憶述當年時表示,她最初入行時,時薪才四元一毛半,大約廿年前,紐英崙醫院一度給出時薪高達十五元的工資,但結果她還是選擇了留在華醫,也就是因為這種幫助自己同胞的滿足感。

華人醫務中心廿日晚特地邀請第五號頻道電視台政治記者伍沅媚擔任司儀,該台開眼新聞共同主播David Brown主持拍賣。華醫中心發展主任,也是服務廿五年獎獲獎人之一的李關慶萍表示,估計整個賣票、拍賣、捐款等,可為該中心籌到約十餘萬元。

圖片說明:

華人醫務中心董事會會長唐哲君夫婦(中及中右),和該中心行政主任衛爾俊(左二)夫婦一起切三十五週年慶蛋糕。(菊子攝)

華人醫務中心行政主任衛爾俊(左二)和該中心服務滿廿六至三十一年的員工,右起穆培莉、溫朱曼妮、方彩文。(菊子攝)

華人醫務中心董事會董事李炯文(右起)、董事會會長唐哲君、行政主任衛爾俊、董事April Tang等人,頒獎給獲得領袖獎的貝絲以色列醫院(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社區福利主任Ediss Gandelman()(菊子攝)

華人醫務中心董事會董事李炯文(右起)、董事會會長唐哲君夫婦、行政主任衛爾俊,頒獎給獲得人道獎的華醫中心Ob/Gyn項目主任Martha Jane Hackett(左二)(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