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四, 7月 12, 2007

麵包師傅當導演 林正盛頻得大獎


(CC071107A)(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台灣導演林正盛昨()日中午戴頂鴨舌帽,斜揹誠品書店的布書包,就和年輕的女演員林佳宇,出現在新醉瓊樓酒家,和本地華文媒體晤談。

個子不高,下額蓄著鬚的林正盛,從路旁走過,不認識的人,絕對不會想到他是名導演。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當了十一年麵包師傅的他自己,其實也沒想過他後來會走上這條路。

他後來的結論是,就像佛家的唸力,只要全心全意去想,就會成功。但從他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時所透露的,由於家住山區,四里方圓荒無人跡,經常困守家中,枯啃祖父與父親留在家中的「海明威」等等中外名著,養成他後來愛看書,還看得雜,所奠下的基礎。他後來拍片,培訓演員,也總要求他們看書,還要從馬奎斯的「百年孤寂」這本角色眾多的書看起。

當初他跨進電影這一行,完全是巧合。一天他在看電影時,看到螢幕上電影編導班招生的廣告。上面「學歷不拘」四個大字,讓他動起利用這機會看明星,順便一探電影是如何拍成之秘的念頭。

沒想到,楊德昌、侯孝賢這些電影名人的講課,黃建業的在授業結束時要他們打破編劇傳統、焦雄屏等把第三世界南美洲等地區的電影帶回台灣放給他們看,還一句句翻譯成中文,讓他們瞭解片中內容,顛覆了他原有的思維,開闊了他的視野,也讓他興起做導演的念頭。

為了這個念頭,他苦熬九年,靠在山地打工,來籌生活費,邊寫就「著作等身」的劇本。但或許是黃建業的一句,寫劇本就像蓋房子,寫出的劇本要像畫出的施工藍圖,配合開工的人要看得懂才行,才讓他從拍記錄片,進展到獲得電影輔導金來拍劇情片。

不過,闖蕩影壇十多年的林正盛,在談到台灣電影業近年的不景氣時,卻說電影輔導金制度,的確起到幫助新導演的目的,但卻也部份的毀了台灣的電影業,因為許多投資者後來都仰賴電影輔導金機構作為把關、行銷機構,獲得輔導金的電影,他們才願意投資,破壞了市場機制。他也笑說,目前的台灣電影業不景氣,不幸的部份是沒有市場,幸運的部份,卻是導演在沒有了製片人提出種種限制要求下,可以更自由的發揮。

林正盛坦言,拍電影當然要賺錢,才有機會繼續拍下去。他主要是靠歐洲市場。之前的一部「愛你、愛我」,在台灣只有二百萬台幣的票房,但在法國,卻有三十五家戲院聯映,收入數千萬元。

哈佛電影檔案館舉辦的「林正盛電影展」,今(十二)晚將放映「月光下,我記得」。林正盛與林佳宇明日將轉赴緬因州出席當地的國際電影展。

林正盛昨日在會上透露,目前他在拍記錄片,並正籌拍以黃春明的短篇「魚」改編的電影。這趟,將會是大製作,估計得耗資三千萬台幣。

由林正盛一手捧出來的林佳宇,現也演過二、三部電影。

圖片說明:

台灣導演林正盛()和林佳宇在波士頓華埠街頭留影。(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