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日, 10月 16, 2016

新英格蘭中文教師協會研討如何做合格中文教師

張和生教授。
張和生。
新英格蘭地區中文教師協會2016年秋季中小學教師(K-12)研習班, 十月十五日在塔夫茨大學舉行。近40位中小學及大學中文教師報名參加了培訓。 研習班由塔夫茨大学孔子學院贊助,兩位主講人是北京師範大學張和生教授 和牛頓北高中資深中文教師汪剛柳老師。      
張和生教授的講座題目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文老師──海外中文教師應有的素質。張教授指出漢語老師應掌握扎實的漢語語音、語法、詞彙及文字知識,並舉出實例,深入淺出地提出語音教學重點、普通話發音規律和漢字知識與教學的關係等。他強調在語音教學中,聲調訓練應為重點;語法教學中,漢語老師應具備發現問題,改正偏誤,給出規律的能力。作為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漢語專家,張老師認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發現中西文化差異,學習中華才藝等都對中文教學有很大幫助。 除了應抓住教學重點難點外,他還總結出四個方面的教學技巧:1.詞語解釋:用已知解釋未知,示意要準確,并能設想出學生可能會發生的問題;2. 提問技巧:應多設計能引發說話的問題,而且要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3. 回答學生問題時,教師不要 “強為知解”,對不甚肯定的問題,應深加查証。4. 控制課堂能力:他建議老師們多組織課堂活動,要具備課堂應變能力,課堂語言要注意音量、音速、清晰度,指導語要明確、肯定、簡短,不示範錯誤信息,多運用肢體語言。他強調語言是練出來的,教師訓練學生說話要用程度適宜、文雅規範的語言,營造一個中文的學習氛圍。
汪剛柳。
兩個小時的講座內容豐富,張教授演講詼諧幽默,與學員頻頻互動,現場氣氛非常熱烈。很多學員表示這是一場難得精彩的講座。 第二位主講人汪剛柳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漢語教師,並曾任職於波士頓兒童博物館和碧波地博物館(Peabody Essex Museum)。 她的講題是“文化元素在漢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她以碧波地博物館的安徽民居“蔭餘堂”為個案,與學員們探討怎樣結合中小學的3Ps ( Perspectives遠景 , Practices實踐, Products成果 )教學方針,把文化內容融入中文課。 她認為3Ps 的教學方法是把多種文化元素帶入教學內容,她結合中國文化中傳統的服飾、建築、家居、風俗以及家庭道德理念等,啓發學員理解文化在中文課中扮演的角色。講座中,她為學員們播放了“蔭餘堂”遷址美國的紀錄片,這本身就是一次中國文化的全方位展示,大家討論熱烈,並互相分享自己在教學中運用文化元素的經驗及體會。很多教師都曾以飲食、建築、城市、教育等為主題,讓學生分小組做研習報告,效果甚佳。 講座結束後,塔夫茨大学孔子學院中、美方院長姚建彬和王命全兩位老師為學員們頒發了結業證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