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11月 25, 2015

伍少文"我的中國生活“讓移民落淚

“我的中國生活 (My Life in China)”紀錄片,上週末在薩福克大學現代劇院搏得滿場眼淚,宣佈121日起,將在飛機上放映。
            “我的中國生活“是波士頓長大的伍少文(Ken Eng)耗時七、八年拍成的紀錄片,經由他父親伍經堯回香港,廣州,台山的返鄉探親,憶述過去,訪談親友,檢視近代中國移民的命運。
        片中有失聯多年親友相見的歡樂,回憶偷渡,異鄉生活的艱辛,對比了中國五十多年來變遷巨大,有些人住在現代化城市,已生活富裕,有些人仍住在偏遠農村,環境艱困的各種五味雜陳心情,帶著觀眾起起伏伏。
片中伍家分別住在城市,鄉村親戚們多樣化的真實生活情景,以及他們對自己景況的坦率回應,讓這紀錄片更顯得彌足珍貴。
紀錄片主角是製片人伍少文的父親,伍經堯。片頭坦白交代1966年時,幾乎所有人都為追尋更好生活,不惜冒著可能淹死的危險,游泳6小時的偷渡到澳門,再輾轉到美國。儘管他是知識份子,有著華南師範大學高學歷,這一紙文憑在美國卻全無用處,只能到餐館打工,抑鬱難歡,妻子也因生活環境的不如意,精神分裂,但是為讓子女保有一個完整的家,他選擇“忍“下去。
觀眾們在片尾聽到伍經堯含淚坦言自己過去這些年來,人在美國,心在中國,都跟著心酸的鼻涕,眼淚全湧了上來。
許多人事後在臉書等社交媒體上留言,感謝伍少文這麼自然地拍出一代移民故事,讓他們更了解了父母輩從來沒有說出口的許多話。
伍少文坦言,他很感謝父母當年儘管也希望他當醫生,律師,卻從未逼他放棄自己對電影的愛好。1998年從紐約視覺藝術學校電影系畢業後,他就在電影界做各種工作,拍攝,音樂,剪輯都來,2006年在日本拍的一部紀錄短片,還獲邀上公視,在全美播映。2007年他在在古根漢獎金(The Guggenheim Fellowship)的五萬元支持下,著手拍此片,期間遇過經費不繼狀況,打工,籌款,才歷時七,八年的終於拍攝完成。
基於影片題材,伍少文希望將來能和教育機構合作,把這部片變成教材的一部分。

圖片說明:


            波士頓亞美電影節主任甄翠嬿(左起)和薩福克大學教授薛龍(Ron Suleski),Miky Lee和“我的中國生活”導演兼製片伍少文(左二)。(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