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8月 01, 2015

謝曉亮鑽研單分子細胞 衍生誰有權選擇生命議題

  謝曉亮和北大生醫校友學弟妹分享經驗。(菊子攝)
甫於今年獲得美國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的哈佛大學教授謝曉亮,日前在北京大學北美生物醫學校友研討會中,分享個人經驗,暢談科研成果,寄語後進,專心致志,必有所成。
            謝曉亮坦言約二年前,已開始籌備為北京大學成立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在傑出學者湯富酬等人加入研究行列後,已有不少成果。
            謝曉亮是美國華人中少數同時獲選為科學院院士,以及藝術和科學學院院士的學者。他在會中提出數個問題,要求學弟妹們思考,也藉以明了引他踏入生物醫學領域的原因。
“如果用一句話來描述我們擁有的最重要科學知識,那應該是?”理佛德曼,所有物質都是原子組成。“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過去半個多世紀裏生物學的主要進展?”,那會是“生命過程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得到解釋”。
謝曉亮鑽研,思考阿伏伽德羅(Avogadro)常數,衍生出一摩爾(mole)一立方毫米的沙子,平鋪在中國大地上可形成60米深沙漠,以及分子相互作用和化學反應總是在單分子的水平上描述,但一直到最近,人們的化學知識,幾乎都是從含有大量分子的實驗得到,還大量到摩爾的數量級,因此一直致力鑽研單分子研究,並在美國太平洋西北實驗室工作時,研發出單分子螢光顯微鏡,進而走向研究單分子的動態過程,並從單個分子的螢光成像,讓人們得以實時觀察單個分子的催化反應。
由於遺傳分子DNA是以單分子形式存在於細胞之中,單分子學的實際應用就成了單分子測序儀,活細胞基因表達的單分子研究。
謝曉亮坦言,他的一對雙胞胎女兒,謝凱云,謝凱婷,讓他對單細胞層次的生命,更感興趣,從孟德爾(Gregor Mendel)的豌豆研究,衍伸至研究人體細胞46條染色體,分析出基因組主要變化是單碱基,拷貝數的變化。
2001年,人類基因組計畫完成,奠下這領域的新歷史里程碑後,基因測序從價格昂貴,高達30億元,用電泳做基礎的第一代基因測序,逐漸發展至應用生物系統(Applied Biosystems)等品。Craig Venter的鳥槍法,大幅度的加速了新一代DNA測序儀的速度,近年已把基因測序降至一千元可做的程度,也把人類社會帶向個體化精準醫療。影星安吉麗娜的決定切除乳房,就是源於這樣的檢測結果。
謝曉亮指出,他的單細胞全基因組擴增辦法用在生殖醫學上,可以在胚胎植入前,利用MALBAC技術,做胚胎遺傳診斷,篩除含有不良基因的胚胎,減少新生兒成長後染患由基因不良引發的病症。
謝曉亮坦言這方法雖然也有人爭辯生命是否可由個人選擇,人類社會控制等道德議題,他個人認為交由父母做抉擇,可能更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