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二, 6月 23, 2015

第十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將跨進新領土

第九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6月21日落幕,來自11國的280多名與會者,在為期三日的八場論文及教學應用發表會中熱絡交流。僑委會副委員長信世昌會末宣布,二年後在美國之外的另一個美麗地方舉行下一屆會議。
            僑委會今年的這場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以“華語文教學與科技結合之方向與省思“為主題。廿一日閉幕前,僑委會副委員長信世昌聯合座談會,邀來第一個以電腦計算,藉”詞涯八千“提出人類記憶詞彙量上限約八千的中研院院士鄭錦泉,馬來西亞南方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中文系主任蔡志禮,以及陳雅芬,魏瑞琴兩名教授,從不同角度探討。
信世昌總結時強調,華語文老師們面對科技,不需害怕,許多所謂新科技,曇花一現就消失了,老師們應把握駐讓科技為改善教學服務的原則,不必汲汲營營地忙著學新科技。
            在座談中,鄭錦泉指出,華語文教學與科技結合要從詞彙巨量,語言繽紛,詩詞意向,科技界與語言教學對詞頻的認知等數方面,繼續省思,做延伸研究。他正在做詞語意向資料庫的建構工作,嘗試從詞語中提取情境,分析幽默。
            蔡志禮以坊間有本書叫做“別讓谷歌(google)把我們變笨了“指出,人類通病之一是容易得到的就不珍惜,但在語言學習中,例如詩詞的背誦,其實具有潛移默化作用。他另外指出,會議容豐富,每名講者希望貢獻的資料都很多,卻也因此讓與會者沒有太多時間交流,頗為可惜。他建議下一次會議,可請預定發表論文或演講者,在開會前的二、三週就把容發給將與會者,開會時,只用廿分鐘左右做重點論述,其餘時間容許提問,交流,或可讓與會者更能把握難得的面對面溝通機會。
            陳雅芬表示,語文教學與科技結合的關鍵之一,在於科技可以幫助老師做到哪些在傳統課堂中做不到的事情,避免出現因為科技的容許人隨時隨地學習,反而縱容了人的惰性,抱著隨時可以藉電腦獲取所需而不用心學習。
            魏瑞琴以南加州中文教師協會為例,指出老師們學習使用科技來輔助教學,已成不可避免的趨勢。
            在座談會中,出席老師們發言十分熱絡。哥倫比雅大學教師學院的語言及教育教授韓照紅,發表了一段頗長的個人看法總結。她認為會中有些論文發表或講述,有如穿新鞋走老路,列舉的應用科技實例,多半著重於借助科技改良學生學習語言時的情感層面,但對學生的語言認知,幫助不大。她因此做反思,指應用科技做華語文教學,應加強實證研究,並做更為長期的研究調,更深入探究發展語言教學科技的目的與目標。
            香港大學漢基國際學校資訊資訊科技學科發展主任陳巧茵表示,當許多老師還在討論要不要用科技來輔助教學之際,新生代學生的學習途徑,早已從谷歌跳到Youtube,未來將跳到使用什麼樣的新科技,誰也不知道。近年盛行的教學新法也開始不用課本,改用情境來教中文了。她認為語文老師將來要做的可能是賦予學生學習的技能。
            僑委會副委員長信世昌在會末頒發獎牌,感謝各合作單位代表,包括麻省理工學院中文項目負責人廖灝翔,芝加哥僑務委員張正義,美國中文教師學會陳雅芬教授,科技與中文教學學會理事劉士娟,舒士百利公校老師葉金惠,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陳式儀,新英格蘭中文教師專業協會會長張福增等人。

圖片明:

            僑委會副委員長信世昌(左四)在會末頒發獎牌,感謝各合作單位代表,包括麻省理工學院中文項目負責人廖灝翔(左起),芝加哥僑務委員張正義,美國中文教師學會陳雅芬教授,科技與中文教學學會理事劉士娟,舒士百利公校老師葉金惠,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陳式儀,新英格蘭中文教師專業協會會長張福增等人。(菊子攝)

            僑委會副委員長信世昌(左起),介紹聯合座談講者,魏瑞琴,陳雅芬,蔡志禮,鄭錦全等人。(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