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4月 01, 2015

錢煦牽線 國際最大EB會議將長辦唐獎講座

錢煦(左起),陳振川,EB會議管理委員會主席Shawn E. BoynesMartin Frank等人簽署“唐獎”和“實驗生物會議”合作協議。
(菊子攝)
台灣稱為“東方諾貝爾獎”,去年九月首次頒發的“唐獎”,昨(三月三十一)日和國際最大的生命科學及醫藥會議Experimental Biology,簽訂為期十年合約,將每年在該會議中舉辦“唐獎”講座。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和中央研究院院士錢煦,以及美國生理學學會執行長Martin Frank,美國解剖學學會執行長Shawn E. Boynes昨日在第一屆唐獎獲獎者之一,同行預測他將得諾貝爾獎的艾莉森博士(Dr. James P. Allison)演講後,當著與會聽眾,以及從台灣趕來參加此會的中央研究院、國衞院、台灣大學、慈濟醫學院、台灣營養學會等專家的面,簽署了合約。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組長黃薳玉也應邀觀禮。
特地從聖地牙哥飛來波士頓主持這一講座的錢煦指出,“唐獎”是台灣企業家尹衍樑效仿諾貝爾獎精神,由個人捐款設立的獎項,為宣揚盛唐精神,取名“唐獎”,分「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與「法治四類,每兩年選拔一次。
陳振川表示,由於“唐獎”給獎金額,每類高達一百六十七萬元美金,比諾貝爾獎最高那年的一百三十三萬元還高,因此被台灣媒體稱為“東方諾貝爾獎”,他們也希望唐獎將來有甚至比諾貝爾獎更大的影響力。
去年九月,唐獎舉行了第一屆頒獎典禮,主要由中研院院士選出的五名得獎者,分別為法治獎的奧比薩克思(Albie Sachs),漢學獎的余英時,永續發展獎的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以及同得生技醫藥獎的詹姆斯艾莉森(James P. 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
錢煦指出,實驗生物學會議(Experimental Biology)是由六個學(協)會主辦,35個國際學(協)會協辦,每年有一萬四千多名科學家,廠商代表參加,三百多家廠商展示的大規模會議,簽訂舉辦“唐獎”講座協議,將可更有效地把“唐獎”帶上國際舞台。
艾莉森博士昨日在會上以“在癌症治療中的鎖定免疫檢查點:治癒的新見解,機會及前景(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n Cancer Therapy: New Insights, Opportunities, and Prospects fro a cure為主題,從特異性,記憶及適應性等三種角度,暢述為什麼要用免疫療法,並綜述他的研究過程與結果。
2014年還獲得生命科學突破獎,唐獎,上個月還又獲得Paul Ehrlich & Ludwig Darmstaedter獎,Passano獎的艾莉森,目前在休士頓的德州大學安德森(M. D. Anderson)癌症中心做研究,主要做 T 細胞抗原受體複合體,協同刺激分子受體,以及刺激T細胞其他分子,達到促使人體自行免疫的結果。
他坦言從事這方面研究已不下十五年,在老鼠實驗上成功後,起初因為在人體實驗上不見效果而受挫,但醫師們後來發現,六個月後,腫瘤變小了,病患的壽命也延長了,相關研究重獲支持。如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准使用,也已有超過五萬人使用。他認為針對免疫檢查點療法的未來門診發展關鍵議題包括,要決定在抗腫瘤效果中的細胞,分子機制,要辨識可預測的,事後的或者藥效性的生物標識,要把所有免疫檢查點媒介最好的標準療法綜合起來,要針對新分子來改善效率。他因此建議要把多個檢查點,針對性的基因療法,疫苗,化療,雷射等等治療方法,都結合起來找最佳療法。
錢煦指出,結合另一名“唐獎”生技醫藥得獎人提出的療法,也是業界探討的方向之一。

圖片說明:

            經文處教育組組長黃薳玉(左一),錢煦(前左三起),艾莉森博士,Martin Frank,陳振川等人,在講座及簽約後合影。(菊子攝)


            經文處教育組組長黃薳玉(右起),唐獎執行長陳振川,Shawn E. Boynes
艾莉森博士,在講座開始前交流。(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