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12月 24, 2014

波士頓哲學非星期五從眼淚談台灣正義轉型

波士頓“哲學非星期五“日前在劍橋醫院一棟大樓的禮堂,免費放映“眼淚”電影,四十多人熱烈討論台灣需不需要轉型正義。
            “哲學星期五”是2010年八月在台灣開始,每週五晚上舉行的“公民論壇”活動。2012年起,另一批人以小額眾籌,募集舉辦活動經費方式,推出了“哲學非星期五”聚會,鼓勵年輕人關心時事與環境,廣泛討論各種議題。
            波士頓地區的周怡吟,鐘佳君,吳張祺,吳瑞智,謝富凱等人,受到過去這一,二年間發生的太陽花學運,香港佔中等事件影響,深覺年輕人在埋首學業,事業之餘,實在應該更加關心時事,環境,對任何事件,運動,都能抱著多聽,多看,多問,多瞭解真相,再做判斷,因而發起組織了波士頓的“哲學非星期五“。
            今年十月五日,他們辦了第一場活動,邀來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做法學研究的邵允鍾,和出席者一起討論,台灣更適合實施總統制,內閣制,還是雙首長制,談及改良台灣政府,必須考慮是否辦總統直選,立法委員的素質,修憲的難度等。
            十一月十五日時,“波士頓哲學非星期五”又辦了一場“想像中國:從香港,台灣及中國海”座談,請來塔芙茨大學費萊契(Fletcher)學院國際歷史及中國外國關系助理教授Sukmaan Khan,以及自由作者Anna Beth Kelm來引言討論。
十二月廿日是他們的第三場活動,由於時近年終,改採較輕鬆方式舉行,先放鄭文堂於2009年拍成的“眼淚”一片,再從劇情演繹,討論台灣政府應不應該追求轉型正義。
目前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麻省總醫院做博士後研究的謝富凱表示,台灣在過去這些年間,每逢選舉期間,就有人喊出“轉型正義”這幾個字,但似乎很多人其實還並不了解何謂轉型正義,台灣為什麼,或者到底需不需要轉型正義。他們幾名發起者自掏腰包,付費買來“眼淚”公開播映權,是想藉此推動眾籌模式,也藉以促使觀眾思考自己對轉型正義的認識。
謝富凱以他從網上查到的解釋指出,轉型正義基本上有幾項要素,一是先需了解歷史真相,二是要求加害者承擔責任,三是賠償或平反受害者。
當天的出席者,分別談及台灣曾經發生過的二二八,白色恐怖等事件,後來的兩顆子彈,以及最近的洪仲丘事件,反媒體巨獸壟斷,反服貿太陽花學運等,似乎都沒有完整的真相出爐,就談不上真正的求責,求償。
查詢波士頓哲學非星期五活動,可上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bostonphilo

圖片說明:

            謝富凱為“波士頓哲學非星期五”放映“眼淚”一片做引言人。(菊子攝)


        杜荷洲(左一),周怡吟(前中左),李湘盈(前中右),吳張祺(又三),謝富凱(右二)等部分出席者,放映會後合影。(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