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11月 29, 2013

紐英崙玉山科協年會談海量數據應用改變生醫產業

紐英崙玉山科技協會(MJNE)日前在波士頓水前區舉辦第22届年會,邀四名專家,從不同領域探討“海量數據(Big Data)如何改變全球健保與生技醫藥產業”。
玉山科協的本屆年會以“海量數據在改變全球醫療護理(Big Data is transforming Global Healthcare)“為主題,共有約80人出席。四名講者為 Vertex 製藥公司生物統計測定部門主任凌美秀博士、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杜勝偉博士、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許益祥博士、Fish & Richardson 律師事務所首席律師José Sierra。隨後, 強森(Johnson & Johnson)製藥公司策略醫療事務全球副總裁方威凱在會末主持小組討論座談(panel discussion)
四名講者當天分別從生技製藥、健康保險、基因遺傳、法律權益等不同專業角度,介紹海量數據對現代醫療社會的貢獻與展望。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經濟組組長石大玲,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都特別到場支持。
洪慧珠在致詞中指出,在尖端科技與優質醫療照護上,麻州與台灣有許多相似處,希望藉著玉山科技協會提供的平台,未來兩地能有更緊密的合作交流。
什麼是海量數據?
Vertex 製藥公司生物統計測定部門主任凌美秀博士指出,從電信資訊到生技製藥,如何處理及應用海量數據在各行各業都越來越重要,但許多人還不清楚,到底什麼是海量數據。
她說,海量數據有四項特徵,巨量(volume)、多樣(variety)、高速(velocity)、真實性(veracity),有著巨大潛能。微軟(Microsoft)斥資數百萬元,花二十年才發展出的一套拼字檢查軟體,竟在短時間內就被谷歌(Google)藉數百萬使用者鍵入搜尋視窗的字詞,超越了品質。
            凌美秀在Vertex藥廠的也應用海量數據,蒐集150個臨床試驗的資料,以及大量的研究報告、市場訊息、新聞報導,進行整合分析,為Vertex 提供即時且最新的資訊,幫助決策團隊適時地調整研發方向。
            她還以海灣漏油事件為例,指出視覺化處理海量數據,俱有讓人一目瞭然複雜事務的功用。未來的海量數據應用,還將改變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研究方式,帶動落實個人化醫療。如何妥善解釋、分析海量數據,也將是人類社會的一大挑戰與考驗。
海量數據在藥物安全監測上發揮的作用
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杜勝偉博士的研究團隊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合作進行“微型前哨站計畫(Mini-Sentinel)”已有約五年,藉此Mini-Sentinel系統,診所、醫院和醫療保險公司所收集的電子化醫療護理數據,提供FDA監測其所管制藥品的安全性。
杜勝偉透露,共有18所大型健康保險公司和他們合作,累積有1300萬人,37一條配要資訊,41條就醫紀錄的資料庫,讓他們得以在五個工作天內,就解答FDA有關某藥品是否安全的問題。
他指出,藉著及時的資料匯整分析,FDA能更有效率的查察不良藥物,發佈通知。抗凝血新藥Pradaxa可能造成嚴重出血,就是經由“微型前哨站計劃”審查出其使用的安全性。
當問及台灣全民健保時,杜勝偉認為,只要政府肯做決策,健保申報資料也完整、正確,研究者能取得必要資料,台灣也有善用海量數據的潛力。
從基因圖譜到個人化醫療
            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許益祥博士,也是老年基因體中心(GeriOMICS)共同主任。他的講題是“海量基因數據以及解開生命密碼及先進人類健康的下一代生物醫學研究”。他簡介了人類基因圖譜(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1990年到2003年研究完成的過程,也指出人類DNA序列是由 30億組化學鹼基對組成,人類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海量數據庫。不過,人類的基因序列大約有99.9%相同,每個人的體結構與生化特性差異,就在於那 0.1% 的不同。
            他指出,近年來發展出的更有效率,價格更平民化下一代測序技術(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表觀遺傳學圖譜(epigenetics roadmap)的研究發現等,不但改變了科學家做研究的方法,也讓基因及遺傳學開始在診斷、觀察、治療疾病、維護人體健康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中有四種與疾病有關的基因例如PCSK9EGFR genes,也倍受矚目。
好萊塢影星安潔莉納裘莉(Angelina Jolie)公佈基因篩檢結果,讓她發現自己體內含有家族遺傳的致癌基因BRCA1BRCA2,因而決定做預防性乳房切除手術的消息,也引起社會大眾對基因治病、以及個人化醫療的更熱切關注。
許益祥指出,以海量數據及基因設計個人化醫療做法,在治療長期慢性病上,比較可行,這一領域目前遭遇的最大挑戰在於數據儲存容量及費用上。最近有使用DNA做儲存工具的做法,但可行性到什麼程度,專家們還在研究中。
許益祥在會中還提及,市場上現有一家名為23andme的公司,讓人以美金99元的價格,就可以查察自己的基因是否有潛在的病變。
資訊與隱私的兩難
Fish & Richardson 律師事務所主持人José Sierra 談的是數據上的個人隱私及安全(security)問題。
他指出,美國國會在1996年通過健康保險轉移和責任法案(HIPAA),規定醫療服務提供者、健康保險公司等受保單位(covered entities)或其商務代理人(business associate)在建立、儲存、傳送電子醫療資訊(PHI)時,必須遵照該法所訂標準,以保護病患隱私權。
他表示,美國大型醫療業者在處理數據時,要問自己是否歸類為受保單位或商務代理人,是否處理受保護的電子醫療資訊。有疑問的話,就應該聯絡律師或HIPAA專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