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6月 03, 2013

華文作協春季會論科幻小說談白話與革命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倫分會及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日前在哈佛燕京圖書館聚會廳,舉辦春季中國文學演講會和書展。6名學者各有側重,與會者也各有所好,全都十分享受同是文學愛好者的交流時光。
演講會及書展,由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倫分會會長張鳳主持。講者及講題包括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副教授段馨君講「西方經典在台灣劇場」,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靜講「詞[被女性作]之反思」,曾任記者,在網上寫作出書的湯竹芬談「部落格寫作經驗談」,維斯里安(Wesleyan)大學副教授吳盛青談「任郎相對喚真真:近代詩歌中的影像寫真與慾望演繹」,衛斯理學院東亞系副教授宋明煒講「中國科幻的新浪潮」,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李楠講「啟蒙的命運:演說~談話~魯迅雜文」。
宋明煒指出,美國的科幻小說、電影風潮,至今未歇。許多人以為中國除了聊齋誌異等神鬼故事之外,基本上沒科幻小說,但90年代以來,王晉康、綠楊、韓松、星河等人的作品,各以不同特色,撐住了中國這類文學的陣營。
宋明煒幾乎看過中國作者出版的所有科幻小說,曾把韓松的「乘客與創造者」,王晉康的「轉生的巨人」譯成英文。他認為,中國科幻小說作者,一般想像力,未來性,不如西方作者強,但王晉康引用中西醫學基本理論差異的「生命平衡」一書,韓松的1999年在小說中設計紐約世貿中心被襲,2006年以「紅色海洋」談中國崛起後的新秩序,2010年在中國高鐵事故發生前數月出版「高鐵」,都引人探究作者構思源起。
吳盛青闡述照相是種早年人們認為會把靈魂勾走的玩意兒,原本只有帝王之家請人拍照,但流傳進入民間後,初期多半是戲子、妓女之流,為招攬顧客而採用,又因為照片和被拍者的真人極其相似,文人輾轉的把照片稱為真真,借用為美女、佳人的代稱,寫入詩歌等轉折。
李楠從她對晚清、民國時期上海小報的研究,暗指白話文文學是革命能得百姓支持的源起。而白話文文學的衍進,始自彭翼仲為開民智,以「演說」體辦「京話日報」,轉述時局世勢,繼而有當年北京市民家中最普遍的兩份報紙,成舍我創辦的「世界日報」之外,另一份由記者王柱宇以「談話」體撰稿,發表內容無所不包的「實報」,後來是魯迅無完整論述的雜文,才逐漸成型,並啟發了民眾對平等對話的要求,進兒播下革命種籽。
      張鳳表示,該會訂66(週四),下午二到五點,辦六月份講座,同樣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聚會廳舉行,邀陳波、徐德明、劉新中、李躍力等教授、學者講談。講座召集人為王德威、張鳳。查詢洽changphong@gmail.com

圖片說明:

      左起,宋明煒、李楠、段馨君、湯竹芬、張鳳、張靜、吳盛青等人合影。(圖由紐英崙北美作協提供)
      李楠展示的一幅,張大千送給王柱宇的畫作。(菊子攝自現場幻燈片)

      出席者在休息時間翻閱書展。(菊子攝)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倫分會書展擺出來的作品,有張鳳出版的「哈佛、哈佛」,史超俊出版的「三朵茶花」,王申培的「哈佛冥想曲」,宋耀良的「人面岩畫之謎」,王宏辰的「你到美國幹什麼來?」等等本地作家出版的書。(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