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11月 16, 2012

蕭飛舸談三星堆古蜀文明說中國博物館發展教育功能



中國近年積極和西方、國際接軌,不但廣建博物館,也開始推動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哈佛訪問學者蕭飛舸日前應哈佛茶會之邀,侃言三星堆及金沙堆,講古蜀文明變遷,以及中國將建首座皮影博物館。
      曾經留學法國,在尤倫斯當代藝術基金會公關部,法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工作過,現為中國皮影博物館國際合作部部長暨金沙遺址博物館宣傳營銷部主任的蕭飛舸,是因國家文物局推薦,由蓋帝基金會贊助,才來到哈佛大學參加「下一代博物館領導」培訓。
      蕭飛舸直言不諱的指出,西方國家的博物館,著眼於教育,常舉辦互動性活動,鼓勵民眾前往參觀,但中國的博物館過去往往純做陳列,如今仍在完善階段的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博物館,將來會更加注重教育性功能,加強與民眾的互動性。
      蕭飛舸這天在哈佛茶會負責人之一的楊婧介紹後,暢談失去的古蜀文明,從蜀原本是中原人對四川盆地居住者的稱呼,古蜀文明是無字文明,蜀這個字,最早是在商朝的甲骨文上發現的開始講起。
      她指出,古蜀文明開朝有五代,分別為蚕丛、柏權、魚凫、杜宇、開明时期蚕丛教會了人們養蠶取絲,魚教會人們捕魚、打獵。西元前316年左右被秦朝征服。
      蕭飛舸指出,是三星堆和金沙堆這兩個地方的考古發現,才使人們關注起早已失傳的古蜀明。
西元1986年時,人們在成都以外30公里處,發現三星堆,掘出數以千件金器、玉飾、象牙及銅、陶等古物,其中有好幾件古物,還登上了堅尼士世界記錄,其中銅器的數量之多,尺寸之大,形狀之奇特,還被人稱為外星人的作品。
      2001年時,人們又在成都西北邊五公里處,發現了金沙堆。掘出六千多件玉器、銅器、金器及象牙,甚至還發現一個烏木林。
      從被發現的這些象牙來看,證明四川成都一代的氣候,古今大不相同。再從出土文物的形狀,材質來看,古蜀文明和希臘、埃及之間的關係,更令人好奇。
      蕭飛舸表示,至今人們仍不敢確定,古蜀文明是否無字文明,那些髮型奇特,屈膝而跪的雕像,到底代表著什麼,也還沒人能查知,三星堆王國和金沙王國是怎麼消亡的,也還找不出原因。那些出現在三星頧的巨型銅器,以及那些金沙堆的金面具是用來做什麼的,面具上的眼睛為什麼很巨大,也沒人知道。 
圖片說明:
      哈佛茶會負責人之一的楊婧(前右一)和陳奮(左一)邀請蕭飛舸講談古蜀文明。(菊子攝)


      三星堆出土的金面具。(取材自蕭飛舸演講幻燈片)

      型狀奇特的銅雕。(取材自蕭飛舸演講幻燈片)


      烏木林。(取材自蕭飛舸演講幻燈片)

      有突出眼睛的面具。(取材自蕭飛舸演講幻燈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