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二, 8月 07, 2012

漢字文化節請邱才楨、程岭談書法欣賞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邱才楨強調「永」字是習書法入門的好字。(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波士頓中華書法會、紐英崙藝術學會、中華藝術表演基金會、紐英崙中華公所、波士頓僑教中心等五機構合作,五日下午在中華公所會議廳舉辦今年第一場「漢字文化節」。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刻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的邱才楨,從師學習書法雕刻已26年,刻在羅德島州布朗大學國際衛生中心做研究員的程岭,應邀依序講談「漢字書寫之美」、「中醫陰陽平衡與中國書法藝術」。兩人都提及,學習書法,不妨從一個字就包含八種筆法的「永」字著手。
出席「漢字文化節」的一眾大家,會後合影。前左起,伍育俊、李蕙蓮、
吳紹營
(前左四起)、方厚正、周文熙、黃鏡明,以及後左起,程岭、池元山、
甄雲龍、石家孝、池元真、陳綺怡、黃周麗桃、周長、朱紹昌、黃國麟等人。
(菊子攝)
      波士頓中華書法會會長黃周麗桃、紐英崙藝術學會會長林卓培、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書法會下任會長陳綺怡,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黃光野,以及大波士頓地區一眾書法家,篆刻家,詩人墨客,包括伍育俊、甄雲龍、吳紹營、李蕙蓮、方正厚、朱紹昌、周文熙、黃鏡明、周長,研究碑帖的楊宿珍等等,共聚一堂,場面十分難得。
 紐英崙中華書法會會長黃周麗桃()也是清華大學美術
學院副教授邱才楨
()的學生。(菊子攝)
 王羲之的蘭亭序有21個之字。(菊子翻拍自現場幻燈片)
北宋黃庭堅的一幅「砥柱銘」。(菊子翻拍自現場幻燈片)
            曾以兩年時間,為大英博物館整理館藏,鑒定中國書畫的邱才楨,以清朝皇帝乾隆收藏在「三希堂」中的一幅東晉王獻之「中秋帖」來破題,指書法已從古代的實用功能,逐漸衍變成藝術表達,也是旅法藝術家熊秉明所稱的「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
            北宋黃庭堅的一幅「砥柱銘」,在2010年六月三日的北京保利春拍上,以3.9億元人民幣落槌,加12%佣金,成交價高達4.368億元,創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價世界記錄,就既是書法已然藝術,也是中國軟實力、文化自信增強的反映。
            著有「書法鑑賞」一書的邱才楨認為,儘管中國近年來重拾書法,不但是學校教,民眾捧,海外的孔子學院也以之為招徠,但絕大多數人對書法認識不足,常以為欣賞書法,第一要務是看認不認得出,寫的是什麼字,卻既不辨書法有行草隸篆楷等不同字體,還常把趣味和技巧、境界的高下搞混了。
            邱才楨這天給出席者上了一堂何謂書法的課,指書法是技法的一種,有工具、筆法、結構、章法的要求。寫書法時,還有寫什麼,怎麼寫的講究。
工具包括筆墨紙硯的文房四寶。其中毛筆有尖圓健齊的不同,羊毫和狼毫適合寫的字也不一樣。邱才楨為此曾花了五到十年時間,研究中國產製毛筆狀況。
至於寫什麼,怎麼寫,既看功能與目的,也有傳達方式與技法難度、感情表達的深淺之分。邱才楨認為,清朝的人臨摩王羲之的字,總是寫得不像,原因之一在於清朝盛行羊毫筆,用的筆不對。
邱才楨還以王羲之的「蘭亭序」,共有21個之字,個個之字均不相同為例,指書法因之為個人修養、氣質、性格,以及書寫時的情緒、感情體現,與國畫、中醫、武術,並列為四大國粹。
 程岭。(菊子攝)
目前在羅德島州布朗大學做研究,1986年起師從安徽書協副主席張乃田,擅篆刻、書法、裱畫的程岭,這天從中醫氣血的角度來談書法。他強調,氣是中國哲學、道教和中醫中常見的觀念,含有一切生物所具備的生命能量或動力。
程岭認為,人們寫書法時,身體氣血,也是陽陰元素的流動,經由筆端傳遞,記載下來。各人用筆運墨的濃淡,枯、燥、濕、潤,筆劃的粗細,字的大小與疏密等,反應的就是各人生命訊息,陰陽的是否平衡。換言之,書法是體現人們氣血平衡狀態的載體。臨帖習字,主要是為了學習駕馭紙筆等工具,以及鋪排架構。
程岭還以不同人物臨摩毛澤東的咏梅詩,各有不同體現,以及毛澤東本人所寫該詩展現的霸氣,來做闡述、論證。他也以自己應紐英崙針灸學院之請,為紀念美國針灸之父蘇天佑誕辰百年而寫的「龍在天涯」這幅字,來談書法作品的結構與精神氣。
黃周麗桃在會末感謝黃氏宗親會婦女組為出席者準備的粉果、燒賣等點心,另表示,前述五機構還將在八月十二日,參加華埠中秋節聯歡會,擺攤展示漢字之美。十月另將在華美銀行舉辦書畫名家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