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二, 7月 31, 2012

馮冠平轉行當天使 幫海歸創業致富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前院長馮冠平,七月廿九日下午應波士頓未名紫荊創業俱樂部邀請做講談,以手持三億元人民幣的「天使(Angel)」身份,揚言要以資金、「知道怎麼做(Know-how)」的知識,幫助海歸,或海外學人成為「科技富翁」。
            馮冠平認為,生物科技及新材料是未來發展潛力最大的領域,歡迎有技術,想創業者,洽談合作機會。
            光明日報在今年二月的一篇專文報導中,稱馮冠平為「知本家」,指這位甫從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院長一職卸任,現為深圳力合天使創業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的學者企業家,一生經歷所跨越的專業幅度之廣、之大,堪為傳奇。
            波士頓未名紫荊創業俱樂部透過該組織顧問,既是清華校友,也是無錫紫荊花信息公司董事長的韓松,把曾經聲稱自己在考慮到創新理念、創業氛圍時,從全世界挑地方住,會選擇中國深圳與美國矽谷的馮冠平,邀到波士頓來看看。
            酷愛「老師」這身份,對清華有深厚感情的馮冠平,七月廿九日這天,和擠滿了講室的清華校友們,侃侃而談他的一生經歷,也分享他總結出來的創業經驗,以及未來科技發展,他看好生物科技及新材料這領域的觀察。
            馮冠平以他多年的投資、孵化企業經驗指出,一個企業有沒機會成功,創辦人本身具備那些素質很重要。其次他會觀察創業團隊,科技成份,以及市場等因素。他笑言創業者在技術含量之外,要有本事「畫大餅」,有能力「把(市場的)水搞渾」,好吸引投資者跳進渾水中摸大魚。
            他也提醒出席者,學術研究和創辦企業是兩碼事,科技研究成果要產業化,需要解決很多科技之外的問題,包括保護知識產權,管理員工,拓展市場,以及製造生產等等,會做研究的人,不見得懂得怎麼經營公司。
馮冠平自己當年到深圳,就「上過」昂貴的幾課,摸索出「四不象」,把學術研究和培育創新創業等方向合而為一的理論。這些經驗中包括1983年,在第14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獎的科研成果,石英晶體力敏傳感技術,拿到市場上出售,拍賣價越拍越低,竟然還沒人要。但十五年後,連中國高層領導也在他描繪為中國鋪出一條「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這路時,稱讚他所創辦的清華深圳研究院不但畢業了,還是人民頒給的博士畢業資格。
            馮冠平對自己1995年前往深圳,為清華大學創辦清華深圳研究院,推動科技產業化,走上成立孵化器,創辦公司這條路,卻竟失去當清華副校長機會一事,儘管仍有點梗梗於懷,卻也坦承,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一發展,給了他機會孵化600多家高科技企業,促成150多項科技成果產業化,包括投資或孵化了貴州茅台酒、安泰科技、拓邦(Topband)、和而泰(HeT)、數碼視訊(Sumavision)14家以上的公司上市。
            四年前他為清華設立北美中心,根據派遣團隊進行的科技發明市場研究,又再認定生物科技及新材料,是未來企業的最熱門方向。
其中讓他津津樂道的一宗投資案,就出於看好石墨烯,這種目前世界上最薄、最硬、電阻最小,幾乎完全透明材料的未來。他促成三方面集資三千萬元,投資給幾名全無創業經驗的博士後,研究包括製造透明觸控螢幕、光板、甚至太陽能電池等應用途徑,如今已有一年一千萬美元的利潤,明年營業額可能過億元。使用該材料做開創性實驗的學者,201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另一項是原本在麻省理工學院做神經細胞研究,2005年回清華,擔任醫學院學習與記憶研究中心主任的劉國松,已率領科研小組於2010年研發出新型鎂化合物,口服後,可顯著增強、改善學習與記憶力,預防老年癡呆症等。去年八月已獲得美國聯邦藥品管理局(FDA)批准做為補充營養的保健品,他自己早前曾試吃三個月,認為的確有效,相信往後銷售成績看好。
馮冠平在七月廿九日的講談中強調,他現在已不當院長,改當天使投資家,歡迎手中有好項目者,和他接洽。他很希望能以自己的經驗、人脈,以及手頭上的逾億元資金,幫助有潛力的人才與技術,得到更好的發展。



圖片說明:

            清華大學知本家馮冠平(左三)應未名紫荊創業俱樂部顧問韓松(右一)之邀,暢談「創新與創業的思考」。波士頓清華校友會未名紫荊創業俱樂部負責人劉禎科(左起)、前會長張偉、現任會長周福民等人一起歡迎。(菊子攝)

            馮冠平講談「創新與創業的思考」的會場,坐滿了人。(菊子攝)

            一名清華大學畢業的女校友向馮冠平()描述她所看到的科技發展機會。(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