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2月 01, 2012

艾明如「幸運者」鋪敘早年非苦力移民生活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艾明如(Mae Ngai)上週末應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之邀,在在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講談她去年發表的新書「幸運者(The Lucky Ones)」,藉華人移民趙洽(又名John Tape)一家三代的際遇,帶讀者一睽美國歷史中「非苦力」華裔中產階級崛起的經過。
趙洽(John Tape)不但是早年在美定居的少數富裕華人之一,他還是第一個在美國提出人權訴訟案的華人。當年他為了女兒能進公立學校就讀,入秉法院,立下Tape v. Hurley這一個案。法官最後的宣判是市府不准父母為華人的兒童就讀公立學校,是違憲行為。
由於該書以真實歷史、照片為背景,敘述三代華人在美的生活遭遇,講座當天不下六十人擠進會場,還有不少人得站著聽講,卻為這話題難得,仍不捨得離開。
艾明如(Mae Ngai)本人也是華人移民後代,在紐約華埠住過不短的時間,還曾經是勞工運動的活躍份子。她在1998年取得博士學位後,仍不斷獲獎助,做研究,包括2003年在瑞德克莉芙學院(Radcliffe Institute)做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她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2009年還當上古根漢學者(Guggenheim Fellow)
一直十分關注移民問題的艾明如(Mae Ngai)2004年出版過備受矚目的「不可能的主題:非法異類及現代美國的形成(Impossible Subjects: Illegal Alien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America)」,得到名為OAH Frederick Jackson Turner 獎的在美國歷史中某一題材上最好的書大獎。2010年又再出版了「幸運者:一個家庭以及不平凡的華裔美人創造(The Lucky Ones: One Family and the Extraordinary Invention of Chinese America)」。
「幸運者」一書,探討的是12歲移民來美的趙洽(John Tape),和1868年八月時搭蒸汽船進柯羅拉多州的11歲女孩瑪麗(Mary)1875年在舊金山相遇、成家,從事各種行當,過著中產階級生活,和當年華人幾皆為苦力的狀況完全不同,以及其家族三代繁衍的故事。
趙洽(John Tape)來美後,在舊金山當馬車伕,送牛奶,其後搖身一變成為經紀,提供各種服務,甚至經營殯儀館,為移民安排保證金(Bonds),也為帶新移民進灣區的鐵路及船運公司做翻譯,成為當年華人中,少數手頭有金的非苦力份子。
在成長期間,趙洽(Jeu Dip)把自己的姓名改為Joseph Tape,以便聽起來更像美國人的名字。
瑪麗卻是上岸後被送進妓院,獲清教徒傳教士拯救,送進全由白人管理的「婦女保護會」,扶養成人。
趙洽(John Tape)的家族史,是在美國實施排華法案,歧視橫行期間,華裔美人家庭成功同化進美國社會的一個令人著迷故事。雖然華人和美國人,都靠這家族來居間溝通,趙洽(Joseph Tape)還儼然華人社區中的領袖,但有時候雙方都不信任他們,也因此引出更多故事。
      當天的講座由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董事羅燕卿(Shauna Lo)主持。聽眾提問十分踴躍,包括趙氏(Tapes)家族有沒保存中華傳統文化。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行政主任伍麗華指出,事實上,趙氏(Tapes)家族第二代在1980年代時,衣著都很西式,也都只會說幾句中文。但他們全都是和黃皮膚的華裔美人結婚。第二代中每一個人的婚姻,幾乎都以離婚收場。當華埠學校要拍正式照時,以及他們在1904年的中國世界節中工作時,他們會穿上中式服裝,學說中文。
艾明如(Mae Ngai)指出,甚至是在華埠學校的照片中,趙家的大女兒穿著上海1890年時,非常昂貴的時尚絲質衣服,意味著趙氏(Tapes)家族是不尋常的中產階級華美家庭。
      在同一時期的大部份其它華裔美人,幾乎都是苦力,不是在洗衣店,就是在餐館工作。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今年慶祝廿週年,在麻州人權會、王氏基金會及其他個人捐款贊助下,已舉辦了三項慶祝活動。預定四月將續辦講座,五月舉辦開放日。

圖片說明: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董事,右起,鄭達、伍麗華、羅燕卿、范王柳娥、艾明如(Mae Ngai)、杜榮佳。(圖由華史會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