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11月 14, 2011

陸軍: 中國能源未來以低碳化、環保為目標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技術裝備專業委員會教授陸軍,上週末在麻省理工學院中國能源環境研究會(CEER)的講座中指出,中國的能源面對環境污染,水資源缺乏,礦產資源枯竭等問題,未來發展以低碳化、保護環境為目標。他也鼓勵學生朝向研發可大量生產,污染小的能源努力。
陸軍教授的講座,主題是中國能源環境與發展,內容包括中國作為一個能源消耗大國的能源利用現狀,面對的主要問題未來技術發展趨勢挑戰,以及相關技術需求預測。
                陸軍指出,中國能源幾大瓶頸首先是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工業生產大量依賴煤炭提供能源,每年排放出來的大量煙氣,卻嚴重污染了大氣、環境。其次是能源危機以及水資源短缺黃河下游已經多年出斷流情況長江流域正在進行的南水北調工程,也形成長江斷流威脅。再是礦產資源枯竭除煤炭天然氣外其餘礦產資源如石油等,都處於短缺,或嚴重短缺狀態。這是中國能源目前的最大挑戰之一
            陸軍接著介紹了中國的能耗情況。他舉例指出,目前中國生產世界上40%的水泥31%的粗鋼,這兩種原材料,生產時都需要高能耗創造出來的價值,卻僅占世界GDP4%。總體計算後,中國生產原材料消耗能源的比例對生態環境其實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指出,生態環境惡化已成為制約中國能源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未來,世界能源結構將形成煤炭,核能,太陽能,石油,以及生物能五足鼎立的局面。應對現狀,中國目前的能源發展的目標為:以低碳化為導向,確保能源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至於解決途徑,一是要調整能源結構發展方向。以電能為例,加快發展廢燃料清潔發電,風電,水電,喝點,以及太陽能發電。二是要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近年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的生產總量都在持續上漲。基於當前中國煤炭儲量大的情況,煤化工也會成為未來能源的主要發展方向。
                陸軍教授最後介紹了中國選擇新能源技術的原則:能流密度高,可大規模生產;成本合理,接近當前主要能源生產成本;原料充足,在全國範圍內可持續再生;污染小,必須限制增加煤煙型污染。以上原則體現了中國當下及未來對能源技術的需求,陸軍也鼓勵在場的環境技術研究方向的學生及學者以以上原則為導向,為國家環境保護,能源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技術裝備專業委員會成立于2007年,是國家民政部批准,在國家發改委直接領導下,推進節能減排技術裝備發展的行業組織。委員會參與多項國家産業政策、技術政策,財政優惠政策的制定工作,並為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國內外企業提供諮詢服務。

圖片說明:

                陸軍(右三)和出席者合影。(謝思濤攝)

                陸軍講談中國的新能源技術。(謝思濤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