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10月 01, 2010

林泉忠探討馬英九上任後的兩岸關係

劍橋沙龍創辦人林泉忠日前甫從台灣大學講學歸來,立即在劍橋新語創辦人陸惠風催促、親任主持人下開講,侃侃而談「馬英九主政後的兩岸關係」,探討有那些變與不變之處。
            在鳳凰網開博客,經鳳凰衛視聘為特約評論員,並獲選為鳳凰網十大觀察員之一的林泉忠,目前是日本國立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副教授,也是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傅爾布萊特學者。
            林泉忠談及兩岸關係,認為馬英九上任以後,有三大歷史性的變化,一是兩岸官方建立了基本互信,北京暫停批評台灣政府,台北也暫擱置推動返回聯合國運動;二是兩岸實現了商、郵、航的三通,陸客、陸生、陸資、陸貨等「四陸」紛紛湧進台灣;三是實現了外交休兵,基本上中止了惡性的金錢外交。
            至於為什麼會變,林泉忠的理由是,那是北京不願失去歷史機遇,選擇拉攏馬英九以牽制獨派,同時也是胡連互信關係和連牽制馬發生了功效。
            不過目前兩岸的基本架構、定位,仍然未變,兩岸的名稱、統治區域、轄下人民、國際承認、軍事關係等,仍和以前一樣。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所做的民調顯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者,在台灣仍是主流,佔51.3%,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或支持統一的人,並不見增加。
            至於已發生的變化,在質與量上,各呈現什麼狀況,林泉忠認為,由於中國大陸的先經後政策略,在人、貨與資金上,大陸與台灣的交流,有巨幅量變。這些交流也帶來了漸進的質變,包括兩岸從態度敵對,轉變為都是華人的交往,台灣的內部政治運作,有大陸從不同角度介入的跡象,一般台灣民眾開始感受到「中國崛起」,漸生「不要得罪大陸」的心理,無形中給了大陸影響台灣政治的力量。中日釣魚台事件是其中一個例子。
            至於影響兩岸未來質變的最重要因素,林泉忠認為關鍵之一在ECFA後,兩岸經濟一體化,大陸和台灣在地理上一大一小這事實,以及「中心」與「邊陲」關係將更為明顯。
            林泉忠認為台灣的民主機制,重視選民,是牽制大陸政治西進,和大陸討價還價的最後王牌。
            演講結束後,許多人發問,或就兩岸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名出席者表示,問題要越辯才越明,這樣的講座應該常辦,人們才好交流、溝通看法。

圖片說明:

      林泉忠在哈佛燕京圖書館講談馬英九上任後的變與不變。(魏莎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