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4月 17, 2010

北美中樂團波士頓演奏「荒漠錦堂曲」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日前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喬登廳(Jordan Hall),為北美中樂團舉辦「荒漠錦堂曲」專場音樂會,既展示中國樂器、樂曲在造型、音韻上與西方音樂的不同,也介紹給觀眾們中樂新編人才。
北美中樂團是1999年由擅長吹笙的胡建兵所創辦。2001年他還加入了馬友友的「絲綢之路」樂團。其他的主要成員包括去年應紐約現代博物館(MoMA)做專場演奏,已是著名管子演奏家,現任北美中樂團藝術總監的包鍵,以及曾為好萊塢電影「西藏七年」配樂,曾為PBS紀錄片「紅旗下的中國之聲」等演奏的長笛演奏家陳濤等人組成。全團共約十餘人。
北美中樂團這次在波士頓的「荒漠錦堂曲」專場音樂會,既意在展現中國傳統民樂之美,也要秀今人古曲新編的成果。
當晚的演奏曲目由七人合奏江南絲竹八大曲之一的「行街」開場,接著的夏文杰板胡獨奏「河南梆子腔」,周懿琵琶獨奏唐大歌舞大曲「綠腰」,陳濤笛子獨奏「秦川抒懷」,以及合奏的「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干」,北京智化寺古音樂「畫錦堂」等,都是以這些中樂演奏家們的優美技巧,演繹出中國具地方特色的民樂,以及具磅礡氣勢的宮廷音樂。
這場音樂會中,還演奏了多首團長胡建兵改編的古曲,包括晚唐陳康士根據屈原同名抒情長詩做成的古琴曲「離騷」,有說是後漢蔡文姬,有說是唐代董庭作曲的「胡笳十八拍」,原為甘肅民歌的「花兒與少年」。
胡建兵還以笙獨奏了一首他自己做曲的「天空」。
在這場音樂會中,出席聽眾們不但享了耳福,還藉著曲目介紹,學得不少中樂知識。其中陳濤在參與演奏「胡笳十八拍」一曲時使用的塤,具說還是1976年,考古學家們在甘肅省玉門市火燒溝出土了廿幾個有四千年歷史的六孔塤後,中樂界才有人開始研究怎麼吹奏這一樂器。陳濤表示,他也是從那時才開始吹奏這樂器。

圖片說明:

北美中樂團團長胡建兵(右一)、藝術總監包鍵(右四)、長笛演奏家陳濤(左一)等全體團員在演出後合影。(菊子攝)

陳濤向到後台請教者展示他用的塤,這人們平日少見的中樂器。(菊子攝)

甄若矛(右一起)、張正山、高偉民、中華表演基金會會長譚嘉陵和黃少堅等波士頓本地的中樂演奏家們到後台探望北美中樂團團員。(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