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四, 3月 04, 2010

黃亞生:中國要發展經濟宜廢戶口制度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教授黃亞生日前在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的講座中指出,中國要改善未來的經濟發展前景,必須重新分配國內財富,廢除戶口制度,並自由化(liberalization)。
黃亞生認為,中國在未來經濟問題上面臨的一個最大挑戰,其實是如何全面提升一般民眾的個人收入及就業所得,拉近城鄉民眾之間的貧富差距。譬如台灣當年實施的「三七五減租」等,不失為可參考的做法之一。他也認為對整個中國的未來發展而言,農村經濟的穩定成長與發展,比城市經濟的快速成長重要得多。迄今,中國許多地方上的經濟發展成功,都源於採行市場經濟,不成功的,多半源於政府干預,銀行金融的控制等。
黃亞生指出,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過去這些年間,雖然成長極快、極高,但中國內一般大眾的個人所得,家庭所得,或曰可支配所得,其實並沒有這樣的同步高成長,以致中國期望以促進內需,鼓勵民眾消費來帶動經濟的持續成長,效果並不如理想。他認為,中國因此在未來數年間將遭遇極大的經濟挑戰。
他指出,以往的中國經濟成長,仰賴美國大量消費,但在美國遭遇次按危機後,民眾開始縮減開支後,中國民眾卻並未擴大消費。
黃亞生也指出,中國內遷往城市的農民工,總人口數幾近一個美國,但這些人的工資,雖然在從鄉村遷往城市後,獲得過一次大幅度調整,但卻大都未再有過多大的增長,加上這些農民工因為沒有戶口,享受不到醫療健保,也無法以當地居民的較廉宜學費供子女上學,因此反而得得存更多錢來做各種準備金。整個中國的消費量反而從2000年的高百分比降到2007年的33%左右,和1990年代的約45%相比,下降了10%以上,成了全世界各國中消費率最低國家。
他說,中國在1990年代犯過和巴西一樣的錯誤,在追求經濟成長時,忽略了社會因素的影響。如何重新做平衡調整,將是未來經濟發展,國家穩定的一大挑戰。
黃亞生迄今共出版過三本書。2008年時出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一書,今年發行了中文版。這本書獲英國經濟學人評為2008年度最佳圖書之一,也是美國出版社協會2008年最佳圖書的入圍者之一。另外兩本書為1996年出版的「中國內的通貨膨脹與控制(Inflation and Investment Controls in China )」,2003年的「銷售中國(Selling China)」。黃亞生在163網站上開有博客http://huangyashengblog.blog.163.com。
黃亞生在講座中,以他所出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一書內容為主軸,並增加了他在最近這兩年間主持中國實驗室,以及印度實驗室,率領曾在全球性金融諮詢公司工作學生,為兩國的一些公司提供商業發展服務的研究成果。他在講座中觸及的一些大問題包括「中國模式」獨特嗎?重新平衡中國經濟的最大挑戰?解釋消費下降,突顯鄉村經濟。他也從1978年以來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個人收入成長,城市化及農民的相關數據,來探討中國內的政策,以及中國政策的短期及長期問題。
黃亞生指出,美國的次按危機令人思考美國模式的市場經濟是否可行,不少人回過頭來看,每年經濟成長8-10%,還可持續廿、三十年的「中國模式」,是否應該仿效。但他認為「中國模式」這中國目前做法,有其可待研議之處。
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於去年中由薛龍接掌之後,舉辦許多與中國有關的講座、研討會。三月四日下午一點至二點十五分,該所還將舉辦一場「谷歌在中國」座談會。


圖片說明:

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主任薛龍(左)邀請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政治經濟及國際管理教授黃亞生講談。(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