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6月 20, 2009

華埠公園公共藝術計劃三次討論居民都強調要有中國味

華埠公園公共藝術計劃十八日晚在信義大廈召開第三次社區會議。出席的十幾名民眾,意見仍然分歧,唯一共識是作品要具中國文化色彩。
華埠牌樓聯盟聯絡員梁志生表示,在三次社區會議的徵詢民眾意見後,工作小組將總結三次會議的結果,撰擬「規格草案招標書(Request for Qualification)」,再向外公佈,邀請藝術家們根據該一規格要求,設計作品,然後再召開社區會議,邀請民眾一起審閱所收到的各個設計,做出選擇後,再進一步的籌款、動工製造該一藝術品。
十八日晚的會議,一樣由梁志生主持,梁慧文翻譯。教授杜榮佳、藝術家高藹洛、凱勒、摩爾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Principal)藍道今井(Randall Imai),該事務所都市計劃專員Sia Herr等人在場協助、旁聽。
梁志生在會中重述,在華埠公園內安置公共藝術品的目標有五,分別為吸引遊客、改善華埠公園及鄰近社區景觀、為不同年齡層人士提供多種用途,令華埠公園成為一個可做多種用途的場所,要具有亞裔及中國特色等。
每次會議都出席了的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執委陳丹心、余顯生、余明光等多人,意見和前二次會議差不多,再次強調要有中國特色,要有涼亭,要有可做表演舞台的設計。增添的建物或藝術品,可是熊貓,口含水晶球金龍,種點牡丹花,畫些文天祥、岳飛等中國歷史名人的壁畫,寫上些中國的詩詞歌賦等。
陳丹心指出,她和丈夫曾沿著綠路欣賞公園,覺得前面的公園都好美,樹茂花紅草綠,有噴水池,但走到華埠公園,卻好像斷了線般,她希望能設法把綠路公園美景延伸到華埠公園來。
余仕昂一度擔心,年輕人或西人,根本不瞭解、不知道中國文化,要設計出符合華埠居民心意的公共藝術品,怕有相當難度。
梁志生則在會中一度提醒眾人,目前設在華埠公園內的紅門,本身就是公共藝術品,若要做任何變動,都須徵求原創作人的意見,不能任意添加金龍或熊貓。
華埠居民梅大衛則表示,坐在會議室內空論,不如帶隊實地到華埠公園走一趟,看看場地大小,再做討論。
綠路保護會十八日晚派了兩人與會。該會特別活動經理Kate Gilbert Miller表示,在設計圖出來後,該會將參與審閱。
有關華埠公園公共藝術計劃的相關資訊,可上網查詢http://www.chinatowngateway.org。

圖片明:
十八日晚的華埠公園公共藝術計劃會議,一樣由梁志生主持,梁慧文翻譯。(菊子攝)
華埠公園公共藝術計劃第三次社區會議現場。(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