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二, 6月 16, 2009

「眷村飲食嘉年華會」交流「人生,從這岸到那岸」的「眷戀」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十三日中午舉辦的「眷村飲食嘉年華會」,在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匯聚了三、四十人,分享、懷想「人生,從這岸到那岸」的「眷戀」,談論「鄉關處處」的「流離記意」及經驗。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董事長王世輝在聚會結束前,還把一些熱心人士所寄的舊照片,翻製成幻燈片放映給出席者欣賞,也拿出一疊描寫軍眷村落與眷村生活經歷,包括前述數本在內的書籍,供有心翻看者借閱,促請當年的眷村人,繼續找舊照片,書寫眷村種種,別讓當年因時代洪流趨使,把大江南北的人都聚集進一個巷弄所形成的獨特眷村文化,在歷史變遷中消失得無蹤無影。
出席者中的黑貓中隊後代沈立威指出,當年的台灣,物力維艱,其實並沒有所謂的眷村飲食,硬要歸類的話,特色就是各家掌廚根據手邊所有材料,發揮想像力的結果。
開辦了「咪台灣(McTaiwan)」宅急便(即送外賣到府),十三日那天為「眷村飲食」活動當「槍手」的顏素屏說,根據她的記憶,很多眷村朋友家裏常吃麵疙瘩。
她這一提,讓座中來美多年,離台灣記憶已遠的許多人恍然憶起,連聲稱是,紛紛說當年遷台的軍人來自大江南北,各人家鄉菜式南轅北轍,山東的大餅、包子、饅頭,江浙的稀飯、醬菜,四川的麻婆豆腐,豆瓣醬,以及酒釀、鍋貼、烤芙、五花扣肉等各擅勝場,但藉著軍隊每月分發的麵粉、大米「補給」,許多人家在青黃不接之際,就把剩菜混進麵團,丟進水裏,就煮出一鍋麵疙瘩來將就一餐,卻是許多眷村子弟都有的共同經驗。
不過十三日這天,出席眾人在都吃過些什麼大江南北的「眷村飲食」上,著墨不多,對當年的眷村生活,卻有不少感懷、憶想。在各自介紹自己曾住過海軍的左營,空軍的婦聯五村,陸軍的成功新村,以及台南砲校眷村,福華新村、四四東村、梅林新村、建國五村、模範新村、宣德新村、三義新村、崗山等不同地點之際,程中林提到眷村多紅門的景觀,黃紹光記得空軍基地每個週末有舞會的熱鬧,梅長生記得打麻將的牌聲,鄭增壽、王世輝都有小時候驚懼一落單就被本省人追打的經驗,蔡杰記得當年在十月九日先欣賞雙十慶祝預演的高官家屬特殊待遇,李台、江陵華對眷村人把每個朋友都當成自家人的熱情印象深刻,曹雨柏記得當年住的木柵地區,一下大雨就淹水,鄰居互相幫忙洗刷各人家中的滿地淤泥,畢儒宗念念不忘快過年時的家家戶戶醃臘肉、曬香腸,劉泰國記得成功新村內的美女周丹薇,明星方正,歌星王夢麟,也記得村內聯考狀元與蠻橫流氓並存的有血有淚過去。大部份人感受、記憶最深的,其實是眷村人的那種「不論你來自何方」,彼此有如一家人的那種濃濃感情。
十三日的活動還吸飲來一名來自中國大陸的心理學學者牛江河。她表示自己貪吃,想要嚐嚐眷村美食,就不請自到了。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簡許邦表示,眷村的獨特文化很值得保存,希望大波士頓的這一活動,能起帶頭作用。

圖片說明:
「咪台灣(McTaiwan)」宅急便(即送外賣到府)的顏素屏(左一)和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董事會主席王世輝招呼出席者拿取自助餐。(菊子攝)
「眷村飲食嘉年華會」出席者圍坐長長方桌,共餐暢敘。(菊子攝)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董事會主席王世輝拿出他私人珍藏的多本談眷村的書籍,鼓勵有心翻看眷村歷史者借閱。(菊子攝)
多本談眷村的書籍。(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