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4月 13, 2009

哈佛中國論壇以中文談說「中華脈搏」

中華脈搏一
昨(十二)日落幕的第十二屆哈佛中國論壇,出現更向中國靠攏現象,不但有主要籌辦者年齡層降低,從研究所轉為大學部學生;出席者學生增多,專業人士減少等特色,最教人訝異的是,包括開幕主要講談,竟有數場講座,全以中文進行,儼然把中國的會議搬到了美國哈佛大學來舉辦,讓不諳中文的聽眾,嚐到了語言障礙滋味。
哈佛中國評論(Harvard China Review)以「中華脈搏」為主題所舉辦的這第十二屆年會,從四月十日晚上到昨日中午,一連進行了三日,共邀請了約四十五名專家、學者及企業家,在創業、醫療健保、經濟、媒體及金融等領域做講談。
中國企業家論壇主席田源是四月十日晚開幕式的主講人。他以「改變中國力量的企業家」為題目,闡述了中國企業轉型的幾個階段,以及中國企業家崛起的背景。
田源指出,在1978年到1991年間,中國進行了四大改革,促成五件大事。四大改革包括給農民自由選擇種植作物權力的農村改革,由國家做生產計劃的企業改革,把物價交給自由市場決定的價格改革,以及沿海城市先發展的戰略。五件大事,包括中國建立了資本市場,在上海、深圳成立了二個股票交易所,出現保險及證券等金融服務業,沿海加工區發展迅速,中國成了世界工廠,互聯網時代改變了中國內信息傳遞的途徑,加速了改革開放的腳步,以及國有產業藉著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出清有毒資產,消彌了可能產生的中國內部金融風暴,為中國企業創造了成長環境。
中國企業家論壇內,至少分佈於十二個不同領域的四十四名理事,都是在這樣的環境轉變中,創就了企業,並漸漸由小做大。
哈佛中國評論十一日的議程,包括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講談「中國企業家誕生和成長的大背景─改革開放三十年」,指中國歷經產權改革及法律改革,已為企業發展奠下現代化基礎。
之前創辦了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的陳東升認為,未來十到十五年內,中國內最大的變化是城鄉一體化,珠江三角洲、京津新區等地的快速發展,瀋陽、武漢及重慶成為超大型城市,都是因應追求現代化的必然發展。
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從金融行業的角度來看中國。他表示中國的金融服務業仍面對著結構問題,受全球金融風暴影響,過去這九個月來,中國境內也幾無公司上市,整個市場仍有著不穩定的氣氛。但放眼未,私募基金及創投基金將在推動中國企業發展上,發揮極大力量。有心人較需關注的是,在全球化趨勢下,中美公司之間的互相依存度將提高,企業間的併購、整合,勢將不斷發生,但許多中國公司對於這樣的可能變化,都還準備不足。
十一日的「在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發展」座談,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Benjamin Friedman,甘迺迪政府學院資深研究員William Overholt,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鄧鋒,阿卡迪亞(Acadian)資產管理公司研究部共同主任王政欣等人也從銀行業、金融服務業等不同角度講談。
哈佛中國評論為期三日的會議,昨日在太平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嚴介和一席慷慨激昂的人生觀新解中落幕。
編寫了五本書,今年一月才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嚴介和,昨日還鼓勵大學生們畢業後回中國,允諾到他公司做事就給起薪一萬元。
泰康人壽董事長兼執行長陳東升則指中國現在遍地商機,海外精英,每一個人都應該回中國,只要堅持,「成功一定向你招手」。
中國企業家論壇執行秘書長張洪濤聲稱,該機構明年將為哈佛中國評論請來中國內最牛的私募基金及風險創投基金,來講談這兩行業在中國內的發展現狀。他也允諾,該機構的主席田源,以及另三名理事,泰康人壽陳東升、中國誠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毛振華、元大空調有限公司總裁張躍等人,明年也會再來。
應邀在哈佛中國評論中講談的華裔講者還包括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李小加,美林中國區主席劉二飛,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靳慶軍,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剛,中國日報美國版總經理曹青,泰康人壽健康保險事業部總經理燕達夫,華匯通創投盧致輝,Fountain醫藥發展總裁張丹,System Analystics總裁張曉明,北京協合醫院流行病學教研室教授張孔來等人。

圖片說明:

哈佛中國論壇2009年主席賀一鳴(右二)和企業家論壇負責人陳奕倫(左三),十日晚招呼講者中國企業家論壇主席田源(右一)、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左),以及麥法蘭(F. Warren McFarlan)教授。(菊子攝)

向錢看的金融講座,吸引來的聽眾,還坐到了走道上。(菊子攝)

中國企業家論壇主席田源(左)在麥法蘭(F. Warren McFarlan)教授(右)做引言人下,發表講談。(菊子攝)

弘毅投資趙令歡在講談後和學生暢談。(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