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四, 8月 28, 2008

把學術研究成果融入小說 宋耀良出版「人面岩畫之謎」

考古研究、文革歷史和小說創作原本是不相干的事,但早年是中文教授,後來轉方向研究岩畫的宋耀良,卻以他的文字能力與實際生活體驗,把這三樣元素,融合成一本引人入勝的半神話小說「人面岩畫之謎」,最近由上海文藝出版社發行了。
宋耀良在這本書的後記中寫著,十年前,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家自然博物館館刊發表了他的論文「北太平洋地區史前人面岩畫」,但他仍一直為這些史前文物正在逐漸消亡而耿耿於懷。當年出資贊助他在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做人面岩畫研究的劉世鈞與陳碧瑤夫婦曾經提出,要他不妨先撰寫通俗性文章,讓更多人對這一課題有所認識的建議漸漸發酵,這才終於促使他下決心,把史前人面岩畫這非常學術的課題,變身成為創作小說。
當然,他能這麼做,得歸功於他從小愛看書、寫作。小學三年級,大約九歲時,就把家裏藏的繁體字版精裝本三國演義拿來,邊讀邊猜地看,十四歲起就愛提筆抒情寫文章。
他曾經作為知青,在黑龍江軍墾區生活了十個年頭,又參加文革後第一次高考,讀完大學後,走遍中國大江南北,以及加拿大、北美等地,訪察人面岩畫。這些親身經歷,全成了他可信手捻來,揉成烘托情節的最好題材。
這本書有三百多頁,廿四章,從描寫三名下放知青與一名當地老人在黑松林營地窖鹿、養蜂,和調雲遣雨的氣象站隊員打交道開始,把讀者帶進一個山高河闊的大自然中,一起經歷人在暴風雨驟來,天地變色中的渺小。書中有愛情、友情,有北大荒知青趕第一屆高考,有人遭遇大雪阻礙而遲到,不准入考場;有人因考場寒冷,墨水筆結凍,寫不出字而一身冷汗;更有人因為家庭背景,與進大學機會絕緣等等的事實,也藉著書中主角在大學畢業後,進入考古界研究岩畫,由於黑松林營隊友的經歷,陰錯陽差,捲入國際走私真假古董案等,把故事範圍延展到加拿大、西伯利亞、嘎伯留勒島、蘇俄邊陲等地,還加入了印地安千年魔咒,野人社會、海底天啟山、晶瑩極地島等等的懸疑、神話類情節。整本書有著十分豐富的內容,與優美的文字。
宋耀良曾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得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二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被中國讀者導報點名為出自華東師大的第一流文學批評家之一。他于一九八八年出版的「十年文學主潮」,迄今仍是中國大陸許多學子的必讀著作。不過從八十年代末起,宋耀良轉了方向,研究起岩畫,走了四萬餘公里,遍訪賀蘭山、陰山山脈等中國大陸長江南北的岩畫,並於一九九二年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了「中國史前神格人面岩畫」一書。其後應張光直之邀,到哈佛大學做進一步研究,並藉岩畫指證,中国史前初民和宗教文化很可能在四千年前就傳播進了北美洲。
這個設想的可能性,令宋耀良著迷地投入研究。為家人因素,決定留在美國後,宋耀良為謀家人有更好的生活,轉行進電子界,但工餘卻忘不了岩畫。
在「人面岩畫之謎」出版後,宋耀良根據他早年與人合作研究西夏,還發表有「百年西夏學研究」長篇論文等,寫就了第二本以西夏研究為背景的文化懸念類小說。他笑言有點越寫越上癮,他甚至已在準備寫第三本小說了。 
「人面岩畫之謎」這本書,目前在波士頓世界書局出售,查詢可洽617-451-1309,bostonbookshop.com。

圖片說明:

宋耀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