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四, 7月 24, 2008

學術超女于丹哈佛燕京圖書館開講

在中國大陸被稱為「學術超女」的于丹,廿二日晚在劍橋市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的講談中,從孔子、莊子、老子談到蘇東坡,甚至遊園驚夢,讓大波士頓的數百名出席者,領略了她流暢說故事的本領,體會到她能在電視上竄紅的原因,或者也明白了為什麼有學術界人士批評她曲解論語及遊園驚夢。
廿二日晚的這場「文化中國─名家論壇」講座,門票廿元。由於主辦單位送出不少貴賓票,許多人抱著看明星的心情來,會場是坐了個滿。不過論壇主題雖訂的是「中國文化與生命體驗」,于丹「侃」的卻是從多元文化的角度看「東方文化在今日社會中的價值」,「中國價值觀是由儒、釋、道所合併構成」。
于丹當晚從今日社會,人們在生活中有太多困惑,每天步出家門,就開始演戲說起,談人的生命格局大小,是限制在各人自己的想像空間。她以一碗米可蒸成飯、包成粽子,釀成酒,以及哥哥安於種捲心菜,小康發家,弟弟卻發現哥哥的菜園地底下是金礦等例子來論述她解析的,李白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莊子思路的什麼叫有用,都要從生命的自然規律角度出發。
于丹指說,世界上有很多人這一輩子都在金礦上種捲心菜,還種得沾沾自喜,正是勤勉的生命,若沒有智慧眼光,也沒有大作用。
于丹總是在背述論語、老莊的一些「經句」之後,從她個人的體會角度,做白話新解,再附帶一、二段故事來做佐證說明。她說很多人一生有很多遺憾,還有些人走得太遠,忘了自己當初是為何出發。她舉孔子的「年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來談人要瞭解大環境,更要瞭解自我。指「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是達到個人與群體社會要求的雙重標準,有如道家歸結的「外化內不化」。
她又指社會有如一鍋沸水,不同的人就如雞蛋、胡蘿蔔、茶葉一般,丟進沸水裏,就被折磨成僵化固體,溶為不成形狀的蘿蔔泥,舒展得釋放香氣,變水為茶,人的因應之道,應該是靜下心來,反躬自省,酌磨出人與社會之間的最好關係,要舉重若輕,才能有大擔當,要目無全牛,才能做到莊子的「庖丁解牛」等等。
于丹還談蘇東坡,說喜歡他那「眼前無一個不是好人」的寬容態度,指僑胞們應該最欣賞蘇東坡的「此心安處是吾鄉」。
當晚的整個講談長達二小時。或許礙於時間關係,出席聽眾並沒有機會像上次易中天的講座那樣,直接提問。現場的聽講反應,也沒有易中天的那場熱絡。不過講座結束後,排隊買書,要簽名,邀合照的聽眾,還是有著長長一條人龍。
目前擔任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的于丹,在講座結束,回答觀眾的紙條提問時坦白表示,她學的專業是傳播媒體,不是孔孟。她的談倫語,論老莊,都是從她個人生命體驗與心得的角度來講。這使得不茍同于丹對儒釋道闡述的台下聽眾,不好再做批評。
查詢波士頓亞洲文化中心詳情,可洽781-933-1666。

圖片說明:

于丹(右)演講完畢後,為讀者簽書。(菊子攝)


燕京圖書館內坐滿了人。(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