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6月 20, 2008

探索頻道七月播新片 「 資本新中國」

美國名新聞主播泰德科培爾(Ted Koppel)的團隊,花了一年時間,主要在中國重慶拍製的「科培爾在探索:人民的資本共和國(Koppel on discover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apitalism)」新聞紀錄片集,將於七月九日起在美國的探索頻道播映。十八日晚在哈佛/MIT Broad學院的試播,吸引了約百人出席。

這一新聞紀錄片影集,共分四集,第一集主要談中美兩國經濟上的糾纏關係,第二集的主題是從毛澤東主義到我主義,第三集談中國從自行車滿街滿巷,到小轎車塞路,明年還要進軍美國,第四集談資本主義只不過是經濟制度,中國仍在以共產黨獨裁主義的規矩,管理人民、疆土。

十八日晚的試映,是繼洛杉磯之後,該片在全美的第二場試映,只從這四集中挑出了部份片段。完整的四集影片,將從七月九日起到十二日,一連四晚,每晚十點在探索頻道播映一集。

在放映的數個片段中,其中一段描述美國汽車工廠工人,因為整個集裝廠都遷到了中國,而中年失業,生活陷入窘境,並責怪中國工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不得不去沃爾瑪(Wal-Mart)買售價比較便宜的商品,但沃爾瑪售價之所以能夠便宜,卻又因為該公司的許多商品都是經由中國的廉價勞力製成。片中還舉最流行的iPod為例,指美國的電腦公司賣一部iPod能賺八十元,但中國的集裝公司卻只能賺四元,藉以指出,在這全球化經濟的走向下,美國工人與中國工人同樣都是輸家。

另一段呈現中國從小學就開始上英文課,還做體操,升旗,為未來世界的全球化做準備。在萬里長城上辦的外國設計師服裝秀,點出中國富裕人士,現階段幾乎非舶來品不愛的胃口。

一段年輕商業攝影師,以及發展商,香港瑞安房地產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羅康瑞的訪問,輕觸中國境內人士一般沒有政治意識,單純的相信中國人民政府,以及商人的認為現有的專權政府才能保持穩定,有利商業的持續發展等的政治觀點。

科培爾的當年「夜線(Nightline)」同事之一,和他一起跳槽到探索頻道的製片人彼得丹恰克(Peter Demchuk),和麻省理工學院的黃亞生教授,十八日晚在試映結束後,還做了約半小時的現場問答。

彼得丹恰克指出,中國的崛起,讓許多美國人抱怨中國人搶走了工作機會,但藉這部片,他們希望能讓美國人知道,問題其實很複雜,在這大選年之際,應該對中國有更清楚、全面的認識。

黃亞生也指出,美國人失去工作的損失,是一年成千上萬美元,不太可能會因為從沃爾瑪買到中國人製造的商品,比較便宜,就感謝中國人。而美國的貸款利率這些年來可以這麼低,全得感謝中國的外匯存底,有很大一部份買的是美金,可惜一般美國人不會看到這一點。

在問答時間中,哈佛大學的岳林表示,片中沒有看到資本主義在中國造成的文化與環保危機。彼得丹恰克回應以完整的四集影片中包含了這些元素,十八日礙於時間,無法一一呈現。

由於影集的名稱標榜中國轉向資本主義,出席觀眾中的一名西人,指毛澤東推行共產社會主義,其實有不少成就,進而在會場內引起一場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孰佳的議論。

圖片說明

探索頻道的製片人彼得丹恰克(Peter Demchuk)(),和麻省理工學院的黃亞生教授,主持「科培爾在探索:人民的資本共和國」試映會的問答。(菊子攝)

探索頻道的製片人彼得丹恰克(Peter Demchuk)在試映後,留在會場回答觀眾提問。(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