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4月 12, 2008

Brown, Johnson & Wales 大學探討中國飲食文化

羅德島州的布朗(Brown)大學及強生威爾士(Johnson & Wales)大學合作,日前在兩校各辦了一場「飲食與記憶:從全球性和地域性角度重新審視中華飲食文化」會議,刻正繼續在強生威爾士大學廚藝博物館展出相關「廚藝源頭─亞洲(Culinary Beginnings – Asia)」,預定今年十月十日及十一日,再辦第二場會議。

根據在美發行已十一年的「中餐通訊」月刊,全美有四萬一千多家中餐館,比麥當勞連鎖店的數目還要多上三倍。世界各地「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許多非華人對中國文化的第一印象,來自上中餐館這說法,也幾乎沒有人不同意。中餐是飲食,還是文化,也因此成了饒有趣味的話題。在美國出生的第二,甚至第三代華人,成長經驗中也幾乎少不了和中餐館的接觸。

父母是台山人,目前在布朗大學美國境內種族及族裔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ace and Ethnicity in America)擔任訪問學者的退休教授伍其暖表示,前述的中餐背景,他父母對台山飲食的回億,美國及世界各地的中餐館無處不在,以及近年來中餐烹調追求現代化的走勢,讓他興起從全球化角度來探討中國餐飲文化演變的念頭,也促成了這次會議的籌辦。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他們邀請到三年前拍成「中餐館:流徙之歌」系列紀錄片影集的關卓中,出版了「五穀雜糧(Every Grain of Rice)」一書的插畫家及作者梁倩珍(Ellen Leong Blonder )、羅德島州陳氏佳餚(Chan’s Fine Dining)東主陳俊漣,中國飲食文化(Food Culture in China)一書作者Jacqueline M. Newman,以及在紐約開設了「人力車(Dumpling Bar)」餃子連鎖店的劉愷等人,和布朗大學胡其瑜教授,亞美研究院的李少強教授等人,從他們的各自經驗,講談中國餐飲以及衍申出來的文化。

他們在會中從古巴、加拿大探討「中國(Chinese)」是飲食還是身份,談餐館、飲食及記憶,從地方角度來看中國飲食的「炒麵三明治」,談已遍佈全球的中餐館在全球化趨勢下,有些什麼樣的變化。

會議結束前的最高潮,是邀請在強生威爾士大學擔任教職,早年以「甄能煮(Yan Can Cook)」,從加拿大紅到美國,成為廚藝電視節目名人的甄文達主持烹飪示範。

也是台山人,十三歲在香港餐館打工而學會廚藝的甄文達,去年十二月已在中國深圳開辦了「甄文達廚藝大師中心」。他在會上舌燦蓮花的示範生菜包碎肉,炸魚、烤雞等菜式的做法,還講解中國菜刀能切、能斬,刀鋒、刀面及刀柄各有妙用,讓座無虛席的一百多名觀眾看得十分投入。

強生威爾士大學「廚藝博物館(The Culinary Arts Museum)」的「廚藝源頭─亞洲」展覽,介紹內容包括中國古代食物,菜單、食譜、照片及文化等。展場內還將展出從紐約市亞瑟塞克勒基金會(Arthur M. Sackler Foundation)借來,包括漢代文物在內的十四件中國及韓國古董。

強生威爾士大學廚藝博物館地址為315 Harborside Boulevard,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02905401-598-280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