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四, 11月 09, 2006

興建老人住宅或保存史蹟 中華耆英會擴建計劃受困擾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該爭取為華埠老人家建個有更多單位及社區中心的老人住宅,還是該保存史蹟?中華耆英會擴建計劃遭遇的困擾,昨()日再在華埠聯盟月會中傳述出來。

中華耆英會行政主任梅伍銀寬昨日偕同新的土地發展夥伴,羅傑森社區(Rogerson Community)董事長詹姆士西格勒(James F. Seagle),以及建築師施家銘,出席華埠聯盟月會,表示如果有包括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在內的更多華埠社區各機構支持,他們或可說服麻州史蹟局(Massachusetts Historical Commission),及波士頓地標局(Boston Landmarks Commission)同意中華耆英會在益士石街1131號之間,蓋一座樓高八層,共有七十五個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發展計劃,進而取得聯邦贊助經費。

梅伍銀寬早在今年年初,很興奮的向外公佈,有意擴建中華耆英會,把有28個老人住宅單位的康樂樓,改建成約有75個住宅單位的「安樂(On-Luck)樓」,並表示她將申請聯邦政府補助。如果一切順利,預計年底可以動工。

但是時間一個月、一個月的過去,由於益士石街15號建於1875年,益士石街25號建於1870年,那一帶是「自由樹區(Liberty Tree District)」,是當年反印花稅法(Stamp Act)的史蹟地,而麻州史蹟局及波士頓地標局等未表態支持,聯邦政府也未批給補助經費,中華耆英會的擴展計劃也就拖了下來。

但是,中華耆英會之所有能有機會擴展,是因為當年稱為「自由廣場(Liberty Square)」,現已改名為「拱石(ArchStone)」的土地發展計劃,在2001年左右,為爭取社區支持,向波士頓市政府、華人前進會及中華耆英會等承諾,將為華人社區提供廿到三十個廉價可負擔住宅。然而時光飛逝,物移境遷,「自由廣場」發展商費茲傑若把這發展計劃轉手給「拱石(ArchStone)」,而新建的「拱石大廈」每一單位平均月租為四千多元,遠非中低收入的老人家可負擔。礙於「拱石」認為無法實踐當年承諾,相關單位重新協商,中華耆英會才突然有了這擴展機會。

從洽談老人公寓管理事宜,進而變成合作發展夥伴的羅傑森社區(Rogerson Community)董事長詹姆士西格勒(James F. Seagle)表示,根據該機構數十年的發展、管理老人公寓經驗,他們和建築師施家銘重新設計了整個發展計劃,以每個單位月租250元為目標,要為華埠社區老人家提供一個更寬敞,而且有社區活動中心等設備,有護理項目等的大樓。但是他們目前面對保存前述史蹟樓宇門面、外牆,建築費用將高不可攀的挑戰。

圖片說明:

羅傑森社區(Rogerson Community)董事長詹姆士西格勒(James F. Seagle)()說明須保存史蹟位置。(菊子攝)

手指所指處為須保存的史蹟位置。(菊子攝)

中華耆英會行政主任梅伍銀寬為擴建計劃已奔走多時。(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