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3月 23, 2005

「百人會」前副會長盧偉民 ─ 「跨越大洋的人」

「百人會」前副會長 盧偉民,十九日上午應華人事業促進會之邀,在假麻省理工學院舉辦的「傑出華人論壇」中,諄諄告誡有意定居「海外」華人,要入鄉問俗,學習、瞭解美國的風土 人情,並敢於流利表達意見,要善用各人與生俱來的文化傳承,團結互助,扶持自己同文同種的同胞,才有機會在海外,如猶太人在美國般如魚得水。

曾獲四年一度的美國白宮「最優設計總統獎」,最近擔任過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場地設計評選顧問,在建築界名氣響亮的盧偉民是以「跨越大洋的人機遇與探索」為講題,以他個人經歷為例,和出席者暢談如何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在事業、生活上,都更愜意。

他說,出國留學的人都是「跨越大洋的人」,一旦在所居地留久了,可能都有找不到根,和故土、新鄉之間都有隔閡的困擾。可是如果大家把心態調整成出嫁女兒般,把美國當「夫家」,把中國當「娘家」,許多困擾,可能就不仞而解了。

盧 偉民自己是個典型的「跨大洋的人」,一生也經過不少起伏、波折。中日戰爭期間,他在上海出生,過著饑餓是家常便飯,到徐家匯上學得長途跋涉的日子。進上海 交通大學才二年,因為學生示威,政府把學校給關了。隨著時任考試院委員的父母,搭上最後一艘船到台灣,輾轉進成功大學後,還一度遭遇學校不發給學位的困 擾。後來湊錢,搭貨船,航行了十四天,來到美國明尼俗蘇達大學深造。出境前,還得經過各單位在證件上蓋不下五十個章記,才成行。為了身邊的錢有限,他在十 個月內,就取得第一個學位,並開始用電話簿,照字母的找工程公司探問工作機會,電話從A一直打到T, 才終於找到面試機會,並成功應徵,開始畫鐵路,做簡單的水泥建築計算。由於他一直對城市設計有興趣,後來他又進了北卡大學深造。這次因為老師有名,一畢 業,他就有好幾個工作可選。到密蘇里州堪薩斯城工作,並結婚後,他和太太存錢到英國倫敦遊學了一年。回美後,他們本來想到西岸工作,卻陰錯陽差的回到明尼 蘇達州的明尼阿波里斯市,一待十二年。期間參與、主導社區重建計劃,在三年內出席了不下五百場會議,還獲得全國性的獎項。但是工作上的成就,卻沒有為他帶 來事業上的升遷,有人邀請他去演講時,他的上司還藉故不准,那種細微難辨的歧視令他氣惱、沮喪,甚至氣得生了病。最後他決定離開,去了德州達拉斯市,當上 城市設計主任,展開一系列拯救瑞士道,建設藝術區等工程,又再獲獎,並被聯合國居所會議在影片中列為達拉斯設計的金色年代。他們這部門的成功,卻又招徠其 他發展商的妒嫉,當其中一名發展商當選為市長時,他的這個部門,立即遭到重整命運,許多能幹的員工因此離職。因緣巧合的,他又再回到明尼蘇達州,這回到了 聖保羅市,生活也開始穩定下來。在他任職的下城重新發展公司(Lowertown Redevelopment Corporation)的董事長離職時,他勇敢開口,成功的爭取到這一職位,並一直任職至今。

他 勸年輕人以他的經歷為鑑,要認清自己的處境,因應人一生中難以避免的起落與變化,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並下定決心不犯同樣的錯。和人溝通要有技巧,要能平 易近人的令人感到舒服,從而幫助良好關係的建立。要審視自己講話、聆聽的技巧,要會找共同話題,例如和西方人加強溝通,可能要多瞭解棒球、足球、高爾夫 球。在辛勤工作之餘,不要忘了交朋友,建立人際關係網,當有所成就時,要懂得隨時和人分享成績。要不卑不亢,不能太害羞的讓人誤以為你缺乏自信心。要克服 遭遇到的歧視,不要被遭遇到的歧視打擊,如果必要的話,就換個環境。

他 指出,做為一個跨大洋的人,要瞭解中美文化之間,有說話用動詞或形容詞,講話直接或愛繞圈子,個性外向或內向,社交關係廣泛或縱深,重視個人或家庭,重社 區服務或家庭忠誠等的區別,並在學習西方文化之際,也尊重中國文化傳統,進而使兼通中西文化變成自己的長處,有機會時,就要幫助搭起中美人民與國家之間的 橋樑。

強調自己很願意幫助年輕人的盧偉民表示,百人會和華人事業促進會都是要幫助華人互相扶持,在美國融入主流社會的機構,俞平康、李婷等有心人能撥出時間成立華人事業促進會,的確很有意義。

沒有留言: